第(2/3)页 主厨老董很自信,他过来与其说是问吃后感,不如说是来接受一顿夸奖的,有点像是老师提问,这个菜好吃在哪里,学生绞尽脑汁想形容词。 不过今天剩菜有点多,只是主家提供了那么多食材,他做的就多了,他有经验,很多有钱人喊他抬高他的地位,就是为了一个排场,浪费也算是排场的一种。 只是没有想到那条鱼都剩了很多,其他菜反而消耗的快。 那鱼可是真贵,老董是识货的,这是真正的有钱人,没有咋咋呼呼,但是食材都相当的昂贵,有些他也轻易见不上。 老董面容和煦,心里吐槽有钱人也吃不了细糠,不会吃。 有点像是拍电影的骂这届观众不行,欣赏水平不高,看不懂好电影。 写小说的骂这届读者不行,欣赏水平不高,看不懂好小说。 做饭的骂这届食客不行,欣赏水平不高,吃不了细糠。 主厨老董准备走完这个形式主义,就可以收工走人。 冯浩一开始有点紧张,但是慢慢就还好,吃饭也就认真吃。 认真品尝,不然浪费了阿姨一番心意。 不过他吃下来意外感觉一道小菜特别好吃,拍黄瓜。 味道很特别,酸甜口又有点微辣,滋味很丰富。 大厨过来,冯浩就大大方方的夸了他的拍黄瓜。 老董听到有人夸他的拍黄瓜,还有点惊讶,这是个会吃的。 一般主家哪怕觉得这道菜好吃,也不会单独夸。 其实是他的一个小秘方,他是把拍黄瓜当做海鲜生腌来做的,假装黄瓜是一个活海鲜。 这样处理的滋味很特别。 也是一个小心机,说清楚很简单,处理手法大差不差,有些微区别。 老董仔细看夸他的年轻人,本来他都没有怎么注意打量其他人,主要是对着赵女士说的,其他人也不认识。 就像是上台演讲,把底下人都当做羊一样,不敢看仔细。 结果仔细一看,这人面熟,再仔细一看,是您! 没错,美食界最近异军突起,一家私房菜馆,预定要排几个月。 都说顾客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 因为他不管是什么身份,只要没有被限制人身自由,他都可以成为顾客。 冯浩的私房菜馆进了很多同行试菜。 当然对方也是正常订包厢,正常吃饭付钱的。 厨艺世界里也是有鄙视链,首先是餐馆选址,独栋酒楼比顶级商圈店牛逼,顶级商圈店比高端商场店牛逼,次一等的是普通商场店比街道店牛逼,街道店再次的就是流动摊位,选址越高端,越容易获得行业认同。 路边摊你吹成什么人间美味,他们都不认可。 菜品上,现在常以“分子料理”“中西结合”等创新手法自居高端,不过传统厨师不认可这种,觉得还是老的好,需要技艺沉淀。 董大厨来到这个城市,也不是恰好,他本来是在首都的,大城市更需要他这种大厨,接单机会多,小城市养不起他。 他是听首都的顾客说这个城市有一家私房菜,神乎其神,吹的超牛,说上面的大佬都很喜欢吃,还从这个店专门订食物专门空运。 所以老董来了,顺便也就接了几单业务。 有点像是大医院牛逼的飞刀一样,到某个小医院,集中做手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