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北方的气候寒冷许多,北边儿的先生大儒也要比南方少许多,你管这叫公平公正?” “南方名师多到数不完,各种应试的书学子们买起来眼睛都不眨,而北方学子他们有这么好的条件吗?” “这叫公平公正吗?” 有些人出生就赢了一大截,有些拼尽家里的一切去追赶,可能才刚刚达到别人的起点。 科举是他们唯一翻身的路,可惜如今连科举这一条路,也要给这些学子们封死一大半。 这合适吗? “此乃天生有何法?”这时候黄子澄站了出来,说道:“总不能因为他们可怜,便埋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吧?” “他们学问不好也不是非要考科举,南北两边的人当官儿都是一样的,只要是个好官儿便是。” 好好当个普普通通的人,被南边士子治理不也挺好的吗? “可笑。”余敏此时也站了出来,狠狠怼了他一句:“既然南北谁当官儿都一样,你怎么不把自己官儿让给北方学子,反正都一样。” 他算是在抬杠了,毕竟人家黄子澄是实打实考上的。 余敏作为南边儿的人,肯定也是希望南边儿人才都能出口。 可是一来他觉得自己是顾党,二来嘛他觉得顾大人说得有道理,北边儿的学子求学确实要艰难些。 “是啊。”夏原吉虽然也是南人,不过他坚定站顾大人这边:“黄大人既然说都是一样的话。” “那为什么不让北方的孩子,从小来南边读书科举,然后让南方孩子去从小北方读书科举。 “读书的环境换一换,还能不能有如此成绩便不好说了。” “到时候黄大人若是还说都一样,那我可就佩服了。” 他见不得这些人说什么都一样,都一样干嘛不把自己的官职让出来,给别人去当呢? 黄子澄被气得七窍生烟,决定要同他好好辩驳辩驳。 “如此说来,你们是认为北方学子学问实在不如人,所以才弄个容易些的北卷替他们挽尊吗?” 古人是要脸面的,听到这句话北方官员都有些坐不住了,他们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技不如人。 这时候,听了半天的朱标终于不再继续沉默了。 “黄卿此话言重了,诚如宝船所说,南北乃是文风不同,并不是谁比谁的学问要低一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