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哦?” 见顾衍如此坦荡,陈瑛就知多半这事儿不是他的错,于是扭头看向胡广和李贯两个人严肃地问道。 “我朝不许生员谈论政事,你们难道不知道吗?” 几人虽然在自己当地受人尊敬,可看到绯色官服的大京官还是有些害怕,一会儿一个字也不敢说。 他们不说话,不代表陈瑛就会把这件事轻轻揭过。 “走,去学政面前把事情说清楚,免得说别人冤枉了你们,在坐的可有知道缘故的人证,都可随本官走一趟。” 早在一旁看了半天的杨荣,听见这话连忙从人堆里挤过来。 “我,大人,学生一直在旁听着,确实是这两位学子言语不逊,对吏部的官员任选不甚满意。” 陈瑛看着冒出来的显眼包,只需一眼就看出他想攀附顾大人,不过他也不拆穿只是问起他的来历。 “你是哪里来的考生?叫什么名字?家人叫什么名字?” 若是江西那边的学子,怕是做不了所谓的证人。 杨荣立刻拱手道:“回大人,学生乃是福建建宁府建安县杨子荣,子勉仁,家祖杨达卿。” 杨达卿是位有名的大善人、乐善好施的地主。 在元朝那会儿,就常常用自己的钱财救济乡民,善名远播的他经常收到邀请他当官儿。 只不过他不肯当元朝的官儿,所以一直不肯出仕。 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万木林,话说有一年他们乡里发生了大饥荒,他本想开仓赈济乡民,却又怕传名被人忌惮。 所以便招募百姓为他种树,只要种树一株便给斗米,这么好的事情乡民肯定要来好好干啊。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村民种下的树已经是树木繁茂,形成大林,林子就叫万木林。 而杨达卿的善心也随着明朝建立,而传扬到大明各处,为人称颂,还福及了后代子孙。 连陈瑛这种人听到这个名字,态度都不由地客气了几分。 “既是杨公之子作证自然是好,那咱们就走吧。” 韩克忠等北方士子本就感激顾大人,这会儿不管他们听没听到,便都纷纷跟了上去主动为顾三公子作证。 真相到底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心意一定要准确。 最后学政只好将胡广、李贯两人杖二十并禁考十年。 他本来只想禁人三年,打五个板子就差不多行了,毕竟人家十年寒窗苦读也不容易。 可陈瑛这个佥都御史不依不饶,他最终也只得妥协。 从学政处出来,顾衍曾棨就此同杨荣成了好友,而王艮感激他们没拉自己下水,态度更是谦卑。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