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要研发一些农具,可以方便农户们提高耕种的效率,还要想办法让夷族之人也学会种地。 放牧就直接交给那些专业放牧的,还要改变以往的方式,直接建立养殖场。 人工割草,直接投喂。 今年的春耕已经开始,若是不能保证有效的耕田,年底的秋收,可能要比去年的收成还要少一些吧。 毕竟,大部分的农户都选择了去工地,都不太愿意回家耕种了。 这要怎么办? 那自然要让工地上放缓速度,放一大批农民工回去,让他们能够参与春耕。 “三宝,你去召见一下六部九卿、御史台、锦衣卫的几位大臣,孤有事要和他们商讨。” 三宝太监低头道:“喏。” 不过一会儿。 大臣们都到了。 萧奕则是把自己的担忧,还有大乾可能面临的问题,说了出来。 这一点,大臣们其实也有所察觉。 特别是工部和户部,根据数据统计,贞元二十七年的农民工,是贞元二十六年的二十倍之多。 随着蒸汽机的普及,还有火炕,还有烧炉做饭等,这石炭的需求量也是一年比一年高,也就需要更多的矿工。 有一些战俘,在放回去之后,还没一个月,竟然又返回了,因为他们算是有了正经身份的,可以在矿上当个矿工,拿着工资,还能照顾其他同袍。 萧奕这边自然是同意了。 咋说,他们已经是正经身份,是大乾人,想要在矿上从事生产,想要挣钱。 朝廷岂能拦着? “你们也要结合这种问题,写一篇报道。” “民以食为天。” “大家不能为了打工挣钱,却放弃耕田。” “若是粮食产量小了,肯定是又有人饿肚子了。” “让大家都注重农桑,乃是国朝稳定之本。” “但是,大乾也不能因为从事农桑的人少了,不能因为大工程影响到了耕种,就一刀切,不干了。” “可以适当放假。” “比如这二三月是春耕时间,工地可以放缓工事,给他们放个假。” “就说材料不够了,需要等材料,或者是直接就说,春耕来了,大家还是先回去春耕吧。” “等到了秋收到了,再放假,让百姓们回去参与秋收。” 这一点,自然得到了大臣们的同意。 毕竟,根据工部和户部那边的统计,确实已经能看出来问题了。 不能等到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才想着去解决。 那时候,就晚了。 其实,大乾这一次的步子还是有一些大了。 因为现在这地大物博,就算是官道扩修,也架起了桥梁,缩短了路程。 可是对于很大一部分农民工来说,一去一回,就是半个多月。 一天走一二十里,仅仅是一来一回的走路,都能耗费人一大半精力。 耽误时间不说,还有一些累人。 很多其实并不想回去。 还想着找一找其他的工地,继续打工赚钱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