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大乾元宵余记-《妃惑宫城之凤华绝代》
第(3/3)页
傍晚的时候,打谷场的灯笼又挂了起来。这次的灯笼比元宵时更多样:有孩子们做的碎布亮草灯,有绣娘们绣的春生草灯,还有用折叠架做的芝麻灯,每个灯笼里都点着混了暖灯草的灯芯,暖黄色的光映着灯面上的图案,像把春天的景色都装在了里面。
乔瓦尼用相机拍了很多照片,最后还让大家站在灯笼下合影。风澈站在中间,左边拉着源溪,右边拉着那个穿补丁衣服的小男孩,王阿婆和花汐站在后面,慕容冷和凤染霜站在最外侧,玄甲卫和村民们围在周围,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乔瓦尼按下快门时,正好有风吹过,灯笼轻轻摇晃,光落在每个人的脸上,暖得像裹了层糖。
回去的路上,风澈靠在凤染霜怀里,手里攥着块王阿婆给的芝麻糖,慢慢嚼着,声音含糊:“娘,今天比元宵还开心,村里的人都笑了,田埂上还种了新种子。”
凤染霜摸了摸他的头,看着车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百姓家的灯笼一盏盏亮起来,连成一片暖光,像撒在地上的星星。“以后每天都会这么开心,”她轻声说,“因为春天来了,种子会发芽,灯笼会一直亮着,大家的心也会一直暖着。”
慕容冷靠在一旁,手里拿着乔瓦尼刚洗出来的照片,照片上的人笑得真切,灯笼的光落在每个人的发梢。他轻声补充:“这就是大乾的春天,不止有花开,有草绿,还有百姓的笑,有日子的甜。这些,比什么都珍贵。”
马车驶过街巷,车轮碾过青石板,带着元宵余留的甜香,也载着早春的暖意。车窗外,偶尔能听到百姓的歌声,混着灯笼里暖灯草燃烧的轻响,像一首温柔的春曲。风澈嚼着芝麻糖,慢慢睡着了,手里还攥着那盏小小的芝麻禾苗灯;源溪靠在车窗边,看着外面的灯笼,眼神清亮;花汐则在整理绣线,嘴里哼着村里学的小调;凤染霜和慕容冷并肩坐着,手里握着彼此的手,指尖的暖意,像要融进这春天的日子里。
回到长乐宫时,廊下的灯笼已经亮了。春桃正站在廊下,手里拿着个刚煮好的青麦汤圆,见他们回来,立刻迎上去:“娘娘,陛下,小殿下,御膳房还温着汤圆,加了守苗爷爷的甜根汁,您要不要尝尝?”
风澈被汤圆的香味唤醒,立刻从凤染霜怀里跳下来,拉着春桃往厨房跑:“我要吃!我要吃甜根汁的!”源溪笑着跟上,花汐则拎着布包,去了绣坊——她要把今天教绣娘们的针法记下来,明天送到工部,让他们印成册子,发给各地的绣坊。
凤染霜和慕容冷坐在廊下的石凳上,春桃端来两碗汤圆,甜根汁的香气混着麦香,在夜色里散开。凤染霜舀起一颗汤圆,轻轻咬开,甜而不腻的汁液在舌尖漫开,暖到了心里。“比中午的更甜些,”她笑着说,“守苗爷爷的甜根汁,真是宝贝。”
慕容冷点头,看着远处百姓家的灯笼,那些灯笼的光连成一片,和长乐宫的灯笼呼应着,像一片温暖的海。“明天,我让工部把甜根汁的配方也分享出去,”他说,“让各地的百姓都能尝到这甜。还要让时汐和紫汐,把今天村里的场景传到共忆维度,让维度里的伙伴们,也看看大乾的春天,有多暖。”
凤染霜靠在他肩上,手里捧着温热的汤圆碗,看着廊下的灯笼。灯笼的光落在她的脸上,柔和而温暖。她轻声说:“元宵的暖,是聚在一起的热闹;而春天的暖,是日子里的绵长。这些暖,这些甜,会一直跟着大乾的百姓,一年又一年。”
慕容冷握住她的手,指尖的暖意透过掌心传来。他轻声应道:“会的。只要我们和百姓在一起,大乾的每一个日子,都会像这元宵的汤圆,像这早春的灯笼,暖着,甜着,一直走下去。”
夜色渐深,长乐宫的灯笼依旧亮着,暖灯草的暖意裹着甜根汁的甜香,飘在院里,飘在风里,也飘进了大乾的每一个角落。远处的田埂上,春生草的种子已经开始吸饱水分,准备发芽;百姓家的灯下,有人在写回信,有人在绣灯面,有人在教孩子扎灯笼;驿站的驿卒正赶着马车,车上装着灯笼图样、农具手册,还有百姓的思念——这些,都是大乾的春天里,最珍贵的篇章,也是日子里,最绵长的暖与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