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风澈和源溪也没闲着,风澈跟着守苗爷爷学习辨认染丝草,还试着用紫葚草煮水,给一小束蚕丝染了色,虽然颜色有些不均匀,却引得大家一阵夸赞;源溪则把这些天观察到的缫丝、染色技巧都整理进养蚕手册里,还画了缫丝车的结构图、染色的步骤图,标注得清清楚楚,方便百姓们查看。 转眼就到了桑蚕市集举办的日子。市集设在城南的空地上,一大早,玄甲卫们就忙着搭建摊位,挂起了五颜六色的桑蚕灯笼——有的是花汐绣的蚕宝宝灯,有的是用桑枝编的桑叶灯,还有的是用染丝草染的彩色丝灯,远远望去,像一片彩色的桑园。 摊位上摆满了各种桑蚕相关的物件:左边的摊位上,百姓们把缫好的蚕丝轴整齐地摆着,白的、红的、蓝的、紫的,像一堆堆彩色的云朵;中间的摊位上,花汐带着绣娘们展示着蚕丝绣品,帕子、屏风、香囊、衣裳,看得人眼花缭乱;右边的摊位上,摆满了桑蚕主题的吃食——桑蚕丝糕(用蚕丝粉和面粉做的,软糯香甜)、桑叶饼(翠绿的桑叶裹着豆沙馅)、桑椹酒(用桑椹发酵的,酒香里带着果香)、蚕蛹酥(炸得金黄的蚕蛹,撒上椒盐,香酥脆嫩)。 慕容冷和凤染霜带着风澈、源溪来到市集时,这里已经人山人海。外地来的商人穿着各式各样的衣裳,围着蚕丝摊位讨价还价;城里的百姓们则在绣品摊位前驻足,时不时拿起绣品细细端详;孩子们围着吃食摊位,盯着桑蚕丝糕直流口水,手里攥着铜板,嚷嚷着要买点尝尝。 “陛下,皇后娘娘!”守苗爷爷笑着迎上来,手里拿着一瓶桑椹酒,“这是我用共植维度的桑果酿的,您尝尝,比普通桑椹酒更香甜。”他给慕容冷和凤染霜各倒了一杯,酒液呈深紫色,散发着浓郁的果香。 凤染霜抿了一口,甜里带着淡淡的酒香,清爽可口:“真好喝,守苗爷爷,这桑椹酒可以放在市集上卖,肯定很受欢迎。” 不远处,陈老伯正带着几个匠人演示缫丝和织布的过程。改良的织布机转动起来,彩色的蚕丝线在经纬间穿梭,很快就织出了一块带着桑蚕图案的布料,引得围观的人群阵阵喝彩。“这布真光滑!”一个外地商人伸手摸了摸布料,赞叹道,“颜色也鲜亮,我要订一百匹,运回去卖给城里的绣坊!” 花汐的绣品摊位前更是热闹,一个穿着华丽的夫人拿起一块绣着桑园风光的披肩,爱不释手:“这披肩真精美,多少钱?我要了!”花汐笑着回答:“夫人,这披肩是用软丝蚕的丝绣的,要五十两银子。”夫人毫不犹豫地付了钱,还叮嘱花汐:“以后有新的绣品,一定要派人告诉我。” 风澈和源溪带着小石头,在市集里跑来跑去。风澈手里拿着个桑蚕丝糕,一边吃一边给小石头介绍:“这是用蚕丝粉做的,可甜了!你再尝尝这个桑叶饼,里面的豆沙馅是我娘让御膳房做的,特别好吃。”小石头手里拿着个蚕蛹酥,吃得满嘴金黄,含糊不清地说:“真好吃!等我娘织好了布,我也要来市集卖,赚了钱买更多好吃的!” 源溪则在一旁,给围观的孩子们讲解养蚕的知识。她拿出自己画的养蚕手册,指着上面的图片说:“你们看,蚕宝宝要蜕四次皮才会吐丝,每次蜕皮后都会长大一圈,吃的桑叶也会更多。”孩子们听得入了迷,围着源溪,不停地问东问西。 慕容冷和凤染霜走到一个卖桑苗的摊位前,摊主是李村的张老伯,他正给一个外地商人介绍桑苗:“这是共植维度的改良桑苗,长得快,叶子肥,蚕宝宝爱吃,一年能采三次桑叶,比普通桑苗多一次收成。”商人听了,立刻订了一千株桑苗,说要运回去种在自己的庄园里。 “张老伯,生意不错啊!”慕容冷笑着说。张老伯连忙拱手:“托陛下和皇后娘娘的福,要是没有新桑苗、新蚕种,我们哪能有这么好的生意!等过些日子,我还要把桑苗卖到邻县去,让更多人种桑树、养桑蚕。” 凤染霜看着市集上热闹的景象,心里暖暖的。她走到一个卖桑蚕灯笼的摊位前,摊主是村里的王阿婆,她正给一个小女孩包扎灯笼:“小姑娘,这个蚕宝宝灯送给你,以后要多来市集玩啊。”小女孩接过灯笼,笑着说:“谢谢阿婆!我下次还要来买你做的灯笼!” 王阿婆看见凤染霜,连忙起身:“皇后娘娘,您也来啦!您看我做的灯笼,用桑枝做框架,用蚕丝绣的灯面,卖得可好了!”她拿起一个灯笼,上面绣着吐丝的蚕宝宝,灯光透过丝面,显得格外柔和。 凤染霜接过灯笼,轻声说:“阿婆,您的手艺真好。以后市集每个月都举办一次,您可以常来卖灯笼。” 王阿婆眼里满是感激:“谢谢皇后娘娘!有了这个市集,我们这些老手艺也能派上用场了,以后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好!” 中午的时候,市集上的吃食摊位更热闹了。御膳房的师傅们也来帮忙,煮了一大锅桑蚕粥,翠绿的桑叶、软糯的大米、鲜嫩的蚕蛹,煮在一起,香气飘满了整个市集。百姓们和商人们围坐在摊位旁,喝着桑蚕粥,吃着桑蚕丝糕,聊着天,笑声不断。 慕容冷端着一碗桑蚕粥,走到凤染霜身边:“你看,大家多开心。等这次市集结束,我们就把缫丝、织布、染色的技术整理成册,送到各地的官府,让他们推广给更多的百姓,让更多人能靠桑蚕过上好日子。” 凤染霜点点头,看着不远处的风澈和源溪——风澈正帮着花汐给绣品定价,源溪则在给乔瓦尼当小向导,指着摊位上的物件,讲解它们的来历。“我们的孩子也长大了,”凤染霜轻声说,“风澈学会了责任,源溪懂得了分享,这比什么都重要。” 下午,市集上举办了一场蚕丝绣品比赛。绣娘们纷纷拿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有绣着桑蚕吐丝的手帕,有绣着桑园风光的屏风,还有绣着龙凤图案的锦缎。评委们由陈老伯、花汐和几位外地商人组成,他们仔细端详着每一件作品,时不时低声讨论。 最终,李大嫂的作品获得了一等奖——她绣了一幅“桑蚕丰收图”,画面上,百姓们采桑、喂蚕、缫丝、织布,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蚕丝用了五种颜色,搭配得恰到好处,栩栩如生。花汐亲自给李大嫂颁发了奖品——一台改良的织布机和一套染丝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