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周末,风澈带着学员们去参观桑基鱼塘和温室。在桑基鱼塘边,学员们看到鱼塘里的鱼儿欢快地游动,桑园里的桑苗长势喜人,都纷纷赞叹这种循环农业模式的神奇。在温室里,学员们看到了紫纹蜜桑和彩色蚕丝,都露出了惊奇的神色。 “这些彩色蚕丝太漂亮了,以后可以用来制作高档的服装和饰品。”莉莉看着紫色的蚕丝,兴奋地说道。 风澈笑着说:“我们正在努力培育更多颜色的蚕丝,以后会推出更多彩色桑蚕产品。” 体验营的最后一天,学员们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大卫展示了自己嫁接的桑苗,莉莉展示了自己绣的苗绣作品,艾米展示了自己缫的蚕丝,大家的作品都赢得了阵阵掌声。 风澈给每位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证书上印着“高山桑蚕体验营结业纪念”的字样,还有一片用紫纹蜜桑叶片制作的书签。“希望大家能把在这里学到的桑蚕知识和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让更多人了解高山桑蚕。”风澈说道。 学员们纷纷表示,一定会把高山桑蚕文化传播出去,还会介绍更多的朋友来这里体验。大卫更是说道:“我明年还要来,继续学习桑蚕技艺,希望能和你们一起培育出更多的桑蚕新品种。” 第五章 春满桑园的团圆序曲 体验营结束后,乌蒙山迎来了最美的季节。漫山的桑园郁郁葱葱,紫纹蜜桑的叶片在阳光下泛着紫色的光泽,蚕房里的蚕宝宝正在大口啃食桑叶,绣坊里的绣娘们忙着赶制彩色蚕丝绣品,整个村子都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风澈哥,岩伯说要在清明举办一场‘桑蚕文化节’,邀请周边村寨的村民和之前的学员们回来参加,庆祝紫纹蜜桑的培育成功和彩色蚕丝的出现。”阿竹笑着说道,手里拿着一张文化节的策划方案。 风澈非常赞同:“好主意!我们可以借着文化节,展示我们的新成果,同时也让大家聚一聚,增进感情。”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筹备桑蚕文化节。阿黑负责布置会场,在桑园里搭建了舞台和展示区;阿雅带领绣娘们赶制彩色蚕丝绣品,准备在文化节上展示;陈老伯则带着匠人们制作了一批小型缫丝机模型和彩色蚕丝样品;孩子们则制作了大量的桑蚕手工艺品,准备作为礼物送给来宾。 清明那天,文化节如期举行。周边村寨的村民们、之前的体验营学员们、西洋的游客们,纷纷赶来参加。会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舞台上,风澈首先致辞:“欢迎大家来到箐口村桑蚕文化节,今天,我们要庆祝紫纹蜜桑的培育成功和彩色蚕丝的出现,这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希望通过今天的文化节,让更多人了解高山桑蚕文化,让桑香飘得更远。” 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学员们纷纷欢呼起来。 文化节上,展示了各种桑蚕产品:彩色蚕丝织成的绸缎、精美的苗绣作品、小巧的桑蚕手工艺品、醇厚的桑果酒,琳琅满目,引得大家驻足观看。 技艺展示区里,阿竹正在演示紫纹蜜桑的嫁接技术,学员们围在周围,认真地学习;阿雅带领绣娘们现场演示彩色蚕丝刺绣,莉莉也加入了进来,她绣的紫色蚕宝宝图案,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陈老伯则在演示彩色蚕丝的缫丝过程,蚕丝从蚕茧里被抽出,呈现出淡淡的紫色和红色,美得让人惊叹。 美食区里,王奶奶带着几位妇女,给大家制作了各种桑香美食:桑果糕、桑叶饺子、蚕沙蒸鸡、桑枝烤羊,还有用彩色蚕丝制作的甜点,让人垂涎欲滴。 孩子们则在游戏区组织了各种桑蚕小游戏:“蚕宝宝赛跑”“桑叶拼图”“蚕丝缠绕”,大家玩得不亦乐乎。 傍晚时分,文化节的篝火晚会开始了。村民们和学员们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苗寨的芦笙、彝寨的火把、西洋的歌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回荡在乌蒙山的夜空。 风澈和阿竹、阿雅、陈老伯站在一起,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里充满了温暖。“你看,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生活,桑香满山间,百姓乐开怀,朋友遍天下。”风澈笑着说道。 阿竹点点头,望着远处的桑园,眼里满是憧憬:“是啊,以后我们还要培育更多的桑蚕新品种,举办更多的桑蚕文化活动,让高山桑香飘遍全世界。” 篝火旁,莉莉拿着自己绣的彩色蚕丝作品,对风澈说:“风澈先生,感谢你们让我了解了这么神奇的桑蚕文化,我要把这里的故事带回西洋,让更多人来这里体验。” 风澈笑着说:“欢迎你们常来,箐口村永远是你们的家。” 夜色渐深,篝火渐渐熄灭,但大家的热情依旧高涨。风澈知道,高山桑蚕的故事,还在继续——在每一片嫩绿的桑叶上,在每一缕彩色的蚕丝里,在每一个人的心里,桑香不断,传承不息,温暖着每一个春天,也照亮着每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这天下桑香的传奇,在乌蒙山的春风里,续写着更精彩、更温暖的篇章,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