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解决了混纺的核心难题,接下来的工作进展顺利。阿琳根据西洋冬季服饰的流行趋势,设计了三款蓝丝绒混纺面料:一款用深蓝丝与云绒羊毛混纺,加入金线提花,适合制作礼服外套;一款用浅蓝丝与驼绒混纺,质地轻盈,适合制作内衬;还有一款用渐变蓝丝与羊毛混纺,搭配西域的卷草纹刺绣,兼具中西方美学。 陈老伯则对缫丝机进行了改良,增加了纤维张力调节装置,确保混纺时蚕丝和羊毛的拉伸力度一致。焉耆的匠人也带来了他们的特色纺织技法,在面料边缘织出精美的异域纹样,让成品更具特色。 半个月后,当五十套蓝丝绒混纺礼服的样品摆在艾莲娜女士派来的验收专员面前时,对方惊讶得合不拢嘴。“这简直是艺术品!”验收专员抚摸着礼服的面料,赞叹道,“既有东方蚕丝的雅致,又有西洋冬季服饰的保暖性,比我们预期的还要好!” 订单的难题迎刃而解,可外围桑园的抗寒问题依旧没有解决。风澈知道,这才是制约联盟长远发展的关键。他召集联盟的技术骨干和焉耆的匠人,召开了紧急会议,商量如何培育抗寒的紫纹蜜桑品种。 “紫纹蜜桑原产于温暖的南方,虽然我们引种到乌蒙山后,已经培育出适应山地气候的品种,但抗寒性依旧不足。”守苗爷爷叹了口气,“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能通过嫁接,将紫纹蜜桑的枝条嫁接到抗寒的桑树上。” “我们焉耆有一种‘雪桑’,耐寒性极强,就算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里也能存活,只是产叶量低,叶片的色素含量也少。”伊思玛仪说道,“或许可以尝试将紫纹蜜桑嫁接到雪桑上,结合两者的优点。” 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此前从未有人尝试过。守苗爷爷眼睛一亮:“雪桑的抗寒基因如果能与紫纹蜜桑结合,说不定能培育出既抗寒又高产的新品种。伊思玛仪使者,能不能请贵城邦提供一些雪桑的枝条?” “当然可以!”伊思玛仪爽快地答应,“我立刻派人回焉耆,最快十天就能把雪桑枝条送过来。” 接下来的日子里,守苗爷爷带领小石头和几位匠人,开始了紧张的嫁接实验。他们先将雪桑的枝条剪成小段,用桑枝炭火消毒,再在紫纹蜜桑的树干上切开切口,将雪桑枝条插入,用蚕丝线紧紧缠绕,最后涂上用松脂和桑汁调制的愈合剂。 嫁接后的桑苗被搬进了保温温室,小石头每天都仔细记录着温度、湿度和桑苗的生长情况。可没过几天,第一批嫁接的桑苗就出现了问题——接口处发黑腐烂,雪桑枝条也渐渐枯萎。 “这是怎么回事?”小石头看着枯萎的桑苗,急得眼圈发红,“我们明明已经消毒了,为什么还会腐烂?” 守苗爷爷蹲在温室里,仔细检查着接口处,沉吟道:“可能是愈合剂的配方不对,松脂的粘性太强,影响了接口的透气,导致细菌滋生。我们得换一种愈合剂,用西域的甘草汁和中原的艾草汁混合试试,既能杀菌,又能促进愈合。” 焉耆的匠人也提出了建议:“在我们那里,嫁接果树时,会在接口处包裹一层羊毛毡,既能保温,又能透气,或许你们可以试试。” 守苗爷爷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重新调整了实验方案。这一次,他们用甘草艾草汁代替松脂桑汁,接口处包裹着薄薄的羊毛毡,再放入温度控制在十五度左右的温室里。 五天后,好消息传来——第二批嫁接的桑苗,接口处开始愈合,雪桑枝条上也冒出了嫩绿的新芽。“成功了!新芽长出来了!”小石头兴奋地大喊,守苗爷爷也激动地抚摸着新芽,眼里满是泪光:“这孩子,终于活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嫁接后的桑苗长势良好,叶片不仅保留了紫纹蜜桑的蓝晕,还比普通紫纹蜜桑更厚实,抗寒能力也大大提升。守苗爷爷特意挑选了十株长势最好的桑苗,移栽到外围桑园的试验田里。即使在零下五度的低温里,这些桑苗依旧挺拔,叶片没有丝毫冻伤。 “太好了!有了这种抗寒桑苗,以后就算遇到寒潮,我们的桑园也能安然无恙了!”阿黑看着试验田里的桑苗,高兴地说道。 风澈也松了口气,他知道,抗寒桑苗的培育成功,不仅解决了联盟的原料供应难题,还为整个北方地区的桑蚕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他当即决定,将抗寒桑苗的培育技术免费传授给周边的蚕农,帮助大家抵御寒潮,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丝绒混纺的合作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蓝丝绒混纺面料不仅赢得了西洋市场的青睐,还在西域掀起了热潮。焉耆王特意发来信函,邀请风澈带领匠人前往焉耆,建立联合纺织工坊,扩大生产规模。 “风澈先生,这是我们焉耆最肥沃的土地,用来建立桑园和工坊再合适不过了。”伊思玛仪带着风澈等人参观焉耆的土地,远处的雪山巍峨壮丽,近处的绿洲水草丰美,“我们已经召集了城邦里的能工巧匠,随时准备配合你们的工作。” 风澈看着眼前的景象,心里充满了憧憬。他与焉耆王签订了合**议:联盟提供抗寒桑苗、蓝色蚕丝培育技术和混纺工艺,焉耆提供土地、劳动力和羊毛原料,共同建立“跨域桑蚕纺织工坊”,产品除了供应中西方市场,还将销往中亚各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