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是他大明的舰队! 【明,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 【明太宗朱棣,命正使太监郑和,率领舟师,出使西洋。】 画面中,一个身形高大,面容坚毅的宦官,立于巨舰船头,目光沉静地望向远方。 【这支舰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宝船”。】 【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排水量近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兽。】 天幕很贴心地做了一个对比。 画面一分为二。 左边,是郑和那艘雄伟的宝船。 右边,则出现了一艘小小的,看起来有些寒酸的三桅帆船。 【八十七年后,欧洲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其旗舰“圣玛利亚”号,长度不足宝船一半,排水量仅为一百吨。】 “噗——” 某个时空里,有人直接笑出了声。 这对比太过残忍,太过直观。 这就是巨象与蝼蚁的区别,充满了降维打击的快感。 “哈……哈哈哈哈!” 朱元璋终于忍不住,放声大笑,笑声震得大殿嗡嗡作响。 他指着天幕,对着殿下的朱标和朱棣,意气风发,“好!好!好!这就是咱大明的国威!咱老朱家的气派!” 宣德皇帝朱瞻基,正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幕,神情复杂。 他记得,这支无敌舰队,最后一次出航,正是在他的治下。 【郑和船队,前后七次下西洋,历时二十八年。】 【船队规模最大时,拥有船只两百余艘,官兵、水手、工匠、医士等,共计两万七千余人。】 【他们携带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罗盘与《郑和航海图》,运用“过洋牵星术”进行天文导航,航迹遍布东南亚、印度洋,最远抵达了红海沿岸与非洲东海岸,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天幕之上,航线图被清晰地标注出来,那是一张几乎覆盖了半个世界的蓝色网络。 【然而,这支无令舰队出海的目的,却与后来的西方航海家,截然不同。】 【它不为掠夺,不为殖民。】 【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宣扬国威,厚往薄来,构建以大明为核心的“朝贡体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