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哥伦布带去的是屠刀与锁链,换回的是黄金与奴隶。】 一句话,两个文明,两种截然不同的选择。 高下立判? 不,是天壤之别! 大唐,太极殿。 “天可汗”李世民,久久地沉默了。 他想起了被他击败的东突厥颉利可汗,想起了那些被他纳入大唐版图的异族。 他虽征服,甚至将他们的王公贵族迁到长安,封官授爵,却从未想过,用这种方式,去榨干一片土地的每一分价值,去奴役它的每一个子民。 他的“征服”,是为消除边患,是为开疆拓土,是为“天下一家”。 而天幕上这些欧洲人的“征服”,只有一个目的——掠夺! 这是一种他从未设想过的,更野蛮、更直接、也……更高效的统治方式。它不需要教化,不需要融合,只需要单方面的索取! 天幕的画面,最终定格。 一艘又一艘的欧洲帆船,满载着金灿灿的黄金,扬帆起航,驶向遥远的故乡。 那金光,是如此的璀璨夺目。 却又仿佛,被无数冤魂的鲜血,浸泡得无比沉重。 猩红的天幕之上,浮现出最后一行总结性的话语,带着俯瞰历史的悲悯与冷漠。 【当一个文明,拥有了碾压性的技术与力量,却没有与之相匹配的道德与悲悯时,它带给这个世界的,便不是福音,而是灾难。】 永乐时空,奉天殿。 死一般的寂静。 朱棣的脸色,已从最初的僵硬,变成了铁青。他的拳头在龙袍下死死攥紧。 他看着天幕上那刺眼的黄金,再回想起自己舰队那“厚往薄来”,用无数赏赐换取几只长颈鹿和香料的“仁德”国策…… 一种前所未有的屈辱和荒谬感,冲上心头。 他引以为傲的“天朝气度”,在这血淋淋的对比下,显得何其可笑,何其……天真! 难道,那才是与“蛮夷”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