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大粮商的崛起-《抗战之临时工》


    第(3/3)页

    我这里有个方子,就是草木灰吸湿法:在米缸最底层撒上约一寸厚的草木灰,铺上白纱布,再倒入完全晾干的大米,密封后,置于干燥、阴凉处,这样处理的大米可长期储存。要是在咱们华夏北方干燥的粮库的话,粮食最少可以保存2年新鲜感,2-5年仍可食用,5年以上就要有霉变了。”

    ... ...

    真是隔行如隔山鸟,不懂储存的人买来大批粮食后,要是霉变的话,还不赔死啊?

    “那咱们就说定了,我给杏儿打个招呼,这就去蒋公那里问问。”

    杏儿和妈妈正在闺房内,低声说着谁也听不见的悄悄话呢。冯全大刀金马的掀开门帘走了进去,看到老公来了,杏儿的脸色突然涨的通红,悄声问道:“你来干嘛?”

    “我和伯父商量了一下,准备开个大点的粮店,现在我就去蒋公那里问问。”

    看到姑爷冯全这么忙,李夫人赶脚很心疼,“年轻人火力旺刚结婚,晚上也别睡的太晚,时间长了身子骨会受不了的。路上慢点,中午别忘了回家吃饭!”

    “噗!”

    冯全一听,赶紧夺路奔逃,太尴尬咧,杏儿和妈妈见状,捂着嘴呵呵大笑起来。

    憩庐,南京国民政府大院内。

    “神马?你想成立一个粮油公司,好好好!年轻人有想法是好的,我很支持!不过一定不能做奸商鸟,要是你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啥的,我可是不愿意。”

    “蒋公,我哪能那样做呢,我还有个想法就是,现在咱们华夏老是闹旱灾、蝗灾啥的,到时候肯定会有很多饥民,我呢,就可以像以前那样,再继续整那个华夏慈善救灾团,免费给他们捐助粮食啊,酱紫也能为党国再出一份力!”

    “好!好几年了,你还能继续坚持忧国忧民,我会大力支持你的!有什么困难吗?”

    “困难倒是有一点,我是这样想的,我这边亟需外语、国际贸易人才,还请蒋公能给我安排一些人。另外,这个公司我打算给你两成干股,肿么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