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师,以小僧之见你也别在少林寺出家了。”未待柳如烟接话,亥言却先开口了,“你应该入翰林院,去修史更合适。” “小师父又来取笑老衲了。”静觉大师知道他虽口无遮挡,却并无恶意,所以也不恼,“老衲也只是粗略一读而已。” “你先别打岔,听娘子接着说。”武松抬手拍了一下亥言的脑袋。 “大师所言分毫不差,世人也皆以为德昭是因羞愤自刎而亡。”柳如烟道,“不过据起居注中所录,太平兴国四年八月初二,德昭曾应诏入宫,后自刎于宫中,经翰林医官勘验之后,才送回其府。” 说着,柳如烟将一册起居注推到了静觉大师面前。 静觉仔细看了两遍,已是神色微变:“他真是在宫中自尽的?” “倘若自尽之说不假,但自尽之地却是大有蹊跷。”柳如烟道,“大师不觉得可疑吗?” “如此看来,确有存疑之处。”静觉大师道。 “还有,据奴家所知,宫禁之内是不可携带兵器的。”柳如烟接着道,“也就是说,德昭入宫见驾,自己是没有刀剑的,那这自刎的刀剑又是从何而来?” “这”静觉大师捻着胡须的手停住了,“此事真是细思不得,细思不得啊。” “还不止于此。”柳如烟又道,“这德昭逝后二年,太祖幼子德芳也突然暴毙,时年方二十三岁。而据起居注所录,德芳是寝疾薨,也就是睡了一觉就死了。这实在不合常理。” “如此众多疑点,莫非全是巧合不成?”柳如烟又补了一句。 “以小僧之见,巧合太多,便不再是巧合。”亥言道,“而且,倘若所有的巧合皆指向一事,那便更加不是巧合,而是预谋了。” “小师父之意是”静觉大师看着亥言道。 “我就明言吧,若这金匮之盟确实存在,那我也相信是三传约,而非独传约。”亥言道,“也正因是三传约,才令太宗渐生歹念。不过,小僧此论也是由果及因,从结果反推其动机而得。故而也不敢定论。” “听小和尚之言,奴家倒觉得这三传约或许还有佐证。”此时,柳如烟若有所思道。 “哦,娘子又想到了什么,赶紧说来听听。”亥言一脸兴奋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