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出远门-《昌文》
第(2/3)页
骆万刚介绍道:“这叫跳灯桥,你们那也有河,应该也有这样的桥吧?”
黄昌文点头道:“有的。”
两人大步跨着向前,走到了河中心,骆万刚指着上游的大桥道:“你们那有这样的石拱桥没有?”
黄昌文摇摇头道:“我们那没有,但那条河上还是有的,说来不怕你笑话,我们生产队至今没有通马路。”
“这有什么可笑话的?”骆万刚道:“你以为我们这是自古就有的?也是刚修不久,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们那里一定会通路的,你看你,为了一个辣椒种,都能跑这么远,有这么大的毅力,我相信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黄昌文道:“这话在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我们准备今年就把路修通,春节前就在动员相邻的几个队,这次一定要把路修好。”
骆万刚道:“你这个思路特别对,要致富先修路,路不通,一切都是空谈,就算种出了粮食也难运出去,又怎么卖得上好价钱?”
两人过了河,又往山上爬去。
经过一处学校,骆万刚指着道:“这就是我们在对面看到的中学,以前我就在这读的书。”
黄昌文道:“你家这条件是真不错。”
骆万刚道:“有名无实,农村条件都差不多,就是看着热闹。”
两人绕过学校,继续往山上走去,却是一条泥泞马路。
骆万刚看着山下,指着山对面的道路道:“如果我们刚才走大路,就要走到那里才能调头过来,就绕远了,走小路节约不少时间,你我一见如故,今天我就分享一个经验给你,不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队要致富,都不能沿着国家的政策走,必须抄近路走捷径。”
“总不能做违法的事?”黄昌文有些疑惑,不按国家政策走是什么意思。
骆万刚解释道:“国家的政策是从大局出发的,如果我们有车走大路肯定快速方便,但具体到了某一个人,还得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看你的目标是什么,比方说我们要走这里就走小路快,如果是走对面,还得沿着大路……”
说到这里,骆万刚停了下来。
黄昌文道:“然后呢?”
骆万刚想了一会,说道:“唉,读书的时候不专心,毕业全都还给了老师,一时间想不起怎么表达,我就这么跟你说吧,小岗村你知道不?”
小岗村黄昌文当然知道,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天下之不韪,实施了大包干,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也催生了全中国的土地承包制。
是黄昌文学习的对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