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真正的桃源仙境-《磨刀》


    第(2/3)页

    谢宝树不解诗句的意思,他问道:“肖姑娘,你要住在这里吗?”

    肖郁微微一笑,说道:“你是主人,待到稍后准备完毕了,你再安排我们住在哪。”

    随后,来到第三处房间,这里名为“蘅芜苑”。这里当然也有诗文: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看得出来,肖郁真的很喜欢这里,这里的风景,比漠北要好很多。

    子有正门五间,迎门是作为障景的假山石——“曲径通幽”。沁芳桥亭、“顾恩思义”殿、大等都在一条轴线上且前后呼应。

    花园部分,则与轴对称无关完全按地形地貌的特点自然布局。主体建筑的轴线并不引伸去干预山水园林的自然布局,这是古典宅园林的一般规律。

    “建筑物四周的园林景物是树无行次,石无位置,山有宾主朝揖之势,水有纡回萦带之情,一派峰回路转、水流花开的自然之貌”。甚至建筑物本身的位置也是随着地形变化而高低曲折、参差错落。“

    凸碧山庄”建在山上,“凹晶溪馆”构于洼处。正好合乎“室之有高下,犹山之有曲折、水之有波澜;水无波澜而不致清,山无曲折而不致灵,室无高下而不致情”这一精辟的见解。

    磨刀山上轴线的西半部为大家居住之所。

    如潇湘馆、蓼风轩、稻香村、蘅芜院、秋爽斋。

    西北为观赏花木的风景区,如红香圃、荼蘪架、芭蕉坞、芍药栏等;稻香村附近是带有山野风味的自然风景区。东部则是清堂茅舍、佛寺丹房幽静所在。介于东西两部分之间则或为水边水上建筑,或为山上建筑,穿插点景,别有姿容。

    只见正门五间,那门栏窗,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矶,凿成西番草花样左右一望,皆雪白墙,下面虎皮石,随势砌去,果然不落富丽俗套,自是欢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

    倏尔青山斜阻转过山怀中,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墙头皆用稻茎掩护有几百株杏花,如喷火蒸霞一般里面数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各色树稚新条,随其曲折,编就两溜青篱篱外山坡之下,有一土井,旁有桔槔辘轳之属下面分畦列亩,佳蔬菜花,漫然无际。

    水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是一个最活跃的因素,因而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有山必有水,“筑山”和“理水”不仅构成造园的专门技艺,两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

    造房

    子的老木匠,显然是个高人,很懂这一点。

    山上几处重要景点几乎都是用水连接,同时,水又成了构成这些景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藕香榭完全被水包围,很有特色。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山坡下桂花香随着水飘过来,河水碧清敞亮。

    肖郁很喜欢这里,她觉得偶尔看看水,眼也清亮。

    这山上,还有一处山泉,山泉正好给住所提供用水。山泉旁,有一处石洞,进入石洞来只见佳木茏葱,奇花闪灼,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曲折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皆隐于山水树木之间俯而视之,则清溪泻雪,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沿,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

    只一转弯,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因这几间就在此山怀抱之中,乃凸碧山庄之退居,因洼而近水,故颜其额曰"凹晶溪馆"因此处房宇不多,且又矮小。可见,凹晶馆的景观设计比较简单,甚至可以说是简陋,其最大的妙处便在于近水赏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