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待在长安城一辈子-《磨刀》
第(3/3)页
玄都观当年有桃花、牡丹园,现已毁。郑谷《街西晚归》也提到“紫陌”:“御沟春水绕闲坊,信马归来傍短墙。幽榭名园临紫陌,晚风时带牡丹香。
李洞《赠长安毕郎中》:“高门寒沼水连云,鹭识朱衣傍主人。地肺半边晴带雪,天街一面静无尘。”这诗中的鹭识朱衣,紫陌红尘都是暗指朱雀大街。
刘
禹锡宅居朱雀大街东的光福坊,离街西的玄都观的崇业坊斜对门。事情得由刘禹锡同柳宗元等去长安玄都观看花说起。
刘禹锡见玄都观里桃花满园,触景生情,才写了这首著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前两句是写实,长安原有春天看花的风俗。
唐人重牡丹的风气。虽然桃花也吸引了很多观众,但花品不高。刘禹锡另有《杨柳枝词》说:“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表现出他对桃花的轻蔑,诗题中“戏赠看花诸君子”和后两句有戏谑、讽刺之意,以桃花喻权贵,已有轻蔑之意,而且讽刺他们是在排挤自己出朝的情况下才被提拔起来的,即玄都观里的桃花是在刘郎去后栽的。
这样,诗中就触到了当时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唐宪宗本人是通过逼宫方式登上皇位,并在不久后害死自己父亲的人,他本来就对永贞党人抱有夙怨,这次又感到自己的尊严受到损害,便被深深地激怒了。于是,刘再度被贬播州,即现在的贵州遵义,当时尚处于蛮荒之地,路途遥远,更难行走,刘禹锡上有八十老母,携行殊为不便。
柳宗元是他的好朋友,此刻也正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要被贬到柳州去做刺史,那柳州也就是现在的广西柳州市,当时虽也属偏远之地,但总体上可能比蛮荒中的播州要好一点。总之是柳宗元这时慷慨地站出来,连夜写了一道奏章,说为刘禹锡八十岁的老母着想,希望朝廷能把他们换调。柳宗元的奏章大概也起了一点作用,朝廷最终的决定把刘禹锡改派为连州刺史。
四年之后,刘禹锡取道洛阳,复回长安,因为裴度的举荐,再度入朝为官,充集贤殿学士。这年是大和二年春。刘禹锡又作了一首《再游玄都观》:“百亩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今何在?前度刘郎今又来。”
此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愤懑和不服,所谓“前度刘郎今又来”确实够骨气,有随时迎接斗争的勇气,其不向恶势力妥协,蔑视权贵的精神。一直为后人所敬佩。
江暮云思索良久,说道:“这大阵,若是真需要我,我可以留下来。不过我得回星象宫,问过祖师才行。”
鹿老爷子笑道:“何必那么麻烦。”
他伸出手,就在这降妖塔内,一个阵法陡然亮起。片刻之后,一个声音幽幽传来:“姓鹿的,你可以啊,竟然敢拐骗我星象宫的弟子。”
这声音十分温柔,正是星象宫的祖师。
鹿老爷子丝毫不慌,说道:“你知道的,对她来说,这是好事。”
确实如此,那声音顿时沉默了。良久,她才说道:“命运就是这样,既然如此,小暮云你自
己决定吧。反正在哪里,都能看到星象。”
说完,这阵法便消失了。
星象宫的修士,注重命运,还有星辰。
江暮云问道:“留下来,真的能帮到宝树哥?”
鹿老爷子点点头,说道:“我知道谢宝树马上就要去东醒狮州,找他父亲报仇了。你留在这里,接手大阵,以后绝对可以帮助他。当然,前提是先守护好长安城。”
江暮云沉思片刻,说道:“那我愿意。”
长安城是个好地方,她和母亲都喜欢,一辈子留在这里,也不是什么坏事。
尤其是,还能帮到谢宝树。
他可是她命中的贵人,这种大恩,怎么回报呢?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