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 佛与道之间的故事(中)-《磨刀》


    第(2/3)页

    两者都有开光一说,但是开光的东西也不同。

    “开光”的正式启用来自道教,开光即为道教科仪之一,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但有种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差不多,流传到现在,就都统统的叫开光了。

    从宗教意义上讲,吉祥物在未开光前,如同芸芸世间的众生一样,真正的灵光被无明尘垢所污染,而不能激发出真实的能量,开光就是修行者与道心相应,与宇宙中的强大能量相合,以自身的真力祈请诸神驾临,荡涤掉开光物品自性中的尘垢,激发其原有的能量内涵。

    只有通过修行证法的人开光,才能请到真中有修持的真神护法,加持供奉者或修行者开启智慧,修正真心,因此,开光的效果完全取决于主持开光的高功法师的修行正道水平。

    因此,道教科仪中,对主持开光的高功法师的要求很高,只有常年修行且经过拔职与授箓的高功法师,才具有为吉祥物开光的资格,而真正的高功法师以自身修为为吉祥物开光后,开光的吉祥物佩戴时就如同一位活生生的天尊与供奉者或佩戴者身心相随,在婆娑世界的众生看来,开光吉祥物只是一个物体,一个形象,而在法界众生的眼里,开光吉祥物却是天尊的化身,故能起到防止邪崇,消灾祛病,趋吉避凶,旺运助运之奇效,其价值实是无

    法用金钱来衡量。

    就是把宇宙中无形的、具有无边法力的真灵注入到神像中去,神像也就具有无边法力的灵性。故而开光是神像被供奉后,必不可少的仪式。

    佛教本来没有开光,但有种佛像加持的仪式,跟开光差不多,流传到现在,就都统统叫开光了。

    而道教开光神像的方法,乃事须经由高功法师,择良辰吉日进行开光点眼之仪,仪式中含:清净、请神、发旨、发令、七星、八卦、入神、敕笔、敕镜、敕鸡、开光、发毫等十二种科仪才完成。

    使恭请的神灵汇聚神像,藉此借助衪的威灵,使供奉者运气好转,求财谋事都能得心应手,方可安座家中或庙堂,供人参拜,庇佑平安。与其他宗教不同处,在於道教神像有入神仪式,其目的为有神灵常驻。

    其次,佛宗和道门的神仙也不同。

    首先必须明确,道教大罗金仙不落轮回——道教的仙道并非佛教的天人道!要想知道道家修行能否超脱三界六道,首先,我们要确认一点:什么是仙?一些佛教徒经常说“道家是佛教所说的“外道”,道家的果位最高是也只是仙,不能脱离生死轮回”。

    这是一个天大的谬误!这种话他们说得很顺口,然而说这话的人显然并不理解“仙”的概念,只是将华夏所说的仙,与古印度的外道修行人或婆罗门教观念里的诸天混淆起来。仙不等于古印度外道,这点基本上是可以肯定的。

    古印度的外道修士虽然长寿且有一些神通,但是却并非如仙家这样超然物外,依然有生死,显然这比不上仙家境界,而且这些外道修士大多所求的不过死后生天——注意,死后生天是弃人身而得天身,依靠的是业力福报,而修道成仙乃是自力成就,两者天差地别。

    古代翻译佛经的人为了华夏读者的阅读习惯,将外道修士翻译为“仙人”,却不想误导了大批不知变通读死书的愚人,将道家仙人与印度修士混淆在一起,实在可叹。

    道家说五道轮回,大略等同佛家六道:神道(天与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神道本身,是五道之一环,诸如地祗鬼神,大多有职司所在,受天律束缚,虽有威福,有罪则贬,其情形与佛家所说天人、阿修罗的处境一样。

    然而,所谓仙家,不论是先天后天的尊神仙真,要么是大道化身,要么是得道真人,早已达到庄子所说逍遥游的境地,不受外在的限制,更不用说业力了。

    因此,更与神道无关。道教咒语,役使神道乃是常事,却并不敢烦劳仙人,也正是这个道理。虽然有些僧人说“仙家终落空亡”,此语释迦牟尼也不曾说过,显然是一句妄言。若仙为业力所拘而不得超脱三界,仙道

    亦不足贵也。

    其实,原因在于道家仙真神圣给予人们的形象,比如朝元图里所描绘的诸天神道与大罗仙真云集朝礼玉帝的情形,就使人们片面地以为道家仙真之间仍然有人间的阶级,大罗圣境就是天上的朝廷,然后很自然地把佛教关于帝释天的见解直接嫁接到道教的大罗天三清境上。

    其实,错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