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寇准心中正烦,打死禁军小头目张垚的洪大嫂却请缨出战。 “你这个招惹是非的悍妇!”寇准在心中埋怨着洪大嫂,没有给她好颜色;洪大嫂竟然挥舞旋风双棒槌打破他腰间的酒葫芦;秦始皇竟然煽风点火要他兑现诺言。 关键时刻郑爽下达了出兵命令,让那个名叫刁士武的鸱鸮战队队头率领他的鸱鸮队岁洪大嫂出击;却被淳于婉云挡了驾。 魏延接着淳于婉云的话一说,寇准似乎才赶到私自发兵问题的严重性。 寇准是一根筋性格,未做宰相前就被人诟病;皇上也不待见;官职撸了复,复了撸总无定数,可他的光明磊落和才华却是无人压住的;即便后来的苏轼、范仲淹恐怕也比不过寇准的才华。 但苏轼和范仲淹的名气比寇准大多了,究其原因全是因为关中人的一根筋性格。 有谁干涸皇上在朝堂上论理,只有寇准;寇准和宋太宗论理气的人家拂袖而去,寇准却拽住太宗的衣袖不让走要和他辩论完毕。 结果太宗还说:“朕得寇准,犹如唐太宗得魏征也!” 毋容置疑,寇准是个人才,而且是才华横溢的奇才;他在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就中了进士。 寇准为人刚直,因多次直谏渐被皇帝重用;宋太宗朝寇准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 宋真宗即位后寇准先后在工部,刑部,兵部任职;还任三司使。 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参知政事毕士安一同出任宰相(同平章事)。 寇准的率直、豪爽有人喜欢就有人嫉妒,太宗朝的枢密使张逊就不买寇准的帐;两人在工作上疙疙瘩瘩一直摆不顺,小纠纷逐渐演变成个人恩怨。 寇准对同仁之间的疙疙瘩瘩并不在乎,他不在乎不等于张逊就不在乎;张逊处心积虑地四处给寇准找茬。 一天晚上寇准和同事温仲舒下班骑马回府,路上碰到一个疯子;疯子迎着寇准和温仲舒的马头喊了两声“万岁”! 有宋一朝的“万岁”可不是随便喊的,那是要诛九族的谋反大罪;事发突然,寇准和温仲舒愣在原处不知如何是好。 等两人反应过来,寇准已被张逊叫来的街使王宾拿下。 街使的职责是街道治安、修桥种树,相当于后世的城管队长。 寇准被一个疯子叫了两声“万岁”就按谋反处理,宋太宗当然不傻;就让寇准自辩清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