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宫廷糗事 (4)-《大宋之光》


    第(1/3)页

    垂拱殿早就做好皇上早朝的准备,那些来得早的升朝官已经在禁门外面走动;每人手中挑着一只白纸糊的灯笼,在黎明的昏暗中辉放着萤火成一样的光;而就是萤火虫的光照下,不是人还在读书。

    凝视着臣子们抓紧每一刻时间读书的情景,坐在轿子里的宋真宗禁不住热泪盈眶;他做那首《励学篇》便就在脑子里浮现出来: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大宋朝是个诗文的社会!宋真宗从心底里发出一种欣喜的呐喊。而诗文的社会与他登基以来的治理是分不开的。

    宋真宗的治理发生在他登基后的咸平年间,史称“咸平之治”。

    宋太祖,宋太宗武人出身,尽管提出重文轻武的国策;但真正的贯彻落实还是在宋真宗朝,宋真宗把文人治国发挥到极致。

    宋朝建国以来,文臣自太子中允,武臣自内殿崇班以上均为升朝官;升朝官每天赴垂拱殿朝见称为“常参(日参)官”。朝廷各司的朝官每五天一次赴紫辰殿朝见称为“六参(每月六次)官”。还有一种是每逢朔(初一)、望(十五)赴紫辰殿朝见,称为“朔参官”。

    朝廷设立这样的朝会使皇上跟大臣的联系更加紧密,彰显了天子、士子共治天下的愿景。

    而就是在这样的施政理念主导下,北宋一朝迎来鼎盛的曙光。

    宋真宗即位之前国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处于混乱状态,而宋真宗赵恒一上位就勤于政事;任用了几个清正廉洁的人做宰相,逐步改良政治上的弊端;并且注重农业生产,减免了五代十国以来非常繁重的税赋;使这一时期成为北宋年间少有的太平盛世。

    宋真宗赵恒为了“咸平之治”的出现分别进行了几方面的措施。

    在政.治上改良政.治制度,任用贤臣甚至不惜越级提拔。

    在经济上注重铁质工具和制作技术的进步情况,而且减免了非常繁重的赋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