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朝会(9)-《大宋之光》


    第(2/3)页

    这些人大多不学无术,胆小怯战;贪功诿过,一个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但是凭借与皇帝的特殊关系短时间内纷纷平步青云窃据高位。

    王继英是开封人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寄育在外祖父家;大概是因为家里太穷了王继英“少从赵普给笔札”,也就是说王继英少年时跟随赵普做铺纸研墨、收拾书房一类的杂事;赵普将王继英推荐给宋太宗,宋太宗宾天后王继英成为宋真宗的人。

    宋真宗意外成为准皇储而登基做了皇上不过五年左右的时间,他不像赵光义那样有充足的时间储备人才培植嫡系;“潜邸旧臣”算是他唯一的嫡系部队。

    早在宋真宗担任开封府尹时,王继英就被任命为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谒者。

    这两个职务都是负责仪卫、赞引等杂事的小官,品阶很低(七品)。

    宋真宗即位后,王继英马上被提拔为引进使(从五品)。

    转年,遥领恩州刺史兼掌阁门使;不久又迁左神武大将军(正五品)、掌客省使。

    到了咸平二年,王继英的职务已经是正三品的枢密都承旨了。

    短短两年时间王继英寸功未立,职务却连升八级;转型为军方最高层将领,正应了那句“朝中有人好做官的”的古话。

    咸平五年,王继英和太宗朝旧将周莹同为宣徽使(正二品)、同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级),共同执掌枢密院。

    时军事重镇高阳关都部署阙,周莹因为练达军事拜为永清军节度使、高阳关都部署(相当于河北战区总司令)。

    王继英因为无能,遂成为唯一的同知枢密院事;地位反倒高过了周莹。

    《宋史.王继英传》记载:王继英“小心慎靖,以勤敏称,上倚赖之”。

    也就是说王继英以自己的慎独、勤敏深得真宗宠幸。

    景德初年,贤相李沆病故;宋真宗改组政府,拜毕世安、寇准为宰相;任命王继英为枢密使(从一品)。

    这样,毕世安、寇准、王继英遂成为景德初年大宋中央政府的“三驾马车”。

    魏延见王继英不相信承影剑是平阳郡公薛仁贵的,拎剑在手走到王继英跟前道:“你是何人不相信这是薛仁贵的承影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