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鏖战(2)-《大宋之光》
第(1/3)页
大辽契丹国承天皇太后萧绰,魂不守舍地站在华盖伞下;神情凝重地目视着在卫河北岸架置便桥,被一次又一次打回来的契丹勇士,心中只感到一阵阵悲哀。
上苍难道不让燕燕灭宋?要把契丹3万骁勇善战的健儿阻挡这里?这里只是卫河并非黄河,突破卫河赶到黄河北岸的黎阳津;跨过铺设在黄河上的浮桥到达北岸的白马津,大军才能长驱直入进入汴梁。
那时候北宋的第三代皇上赵恒也会像后晋皇帝石重贵一样作为俘虏被押送北方。
萧绰心中想着,只见萧挞凛和耶律奴瓜组织的架桥敢死队又一次被百姓手中的火铳、弓箭、震天雷和抛石机打得人仰马翻,而投入水中的浮桥也被宋军用铁钩拉拽过去。
站立萧绰一边的文忠王韩德让说了声:“燕妹这样不行,南朝人能发动百姓我们为什么就不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萧太后见说,瞥了韩德让一眼欣欣然道:“韩哥哥说得对呀!”
萧太后说着转向身边的辽圣宗耶律隆绪道:“绪儿,你父王说南朝人能发动百姓我们咋就不行;安排几个将军立即深入附近百姓家中访查,征求渡河的办法!”
耶律隆绪向幕后深深一揖道:“孩儿遵命!这里就安排下去!”
辽圣宗耶律隆绪时年已经32岁,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但萧太后还是不大放心;此次南征依旧由她冲在前面。
萧太后是凤毛麟角的女人,这样的女人终有她的独到之处;她从小就聪颖过人,美丽得倾城倾国;女人的美丽这是资本,但美丽的女人不一定都有萧太后这样的政治才能。
萧绰出生于契丹贵族家庭,16岁时被景宗选为贵妃是年立为皇后;30岁时景宗亡被尊为承天皇太后。
公元983年景宗病逝,由12岁的儿子耶律隆绪继位是为辽圣宗;而军国大事听命于皇后。
时年30岁的萧绰果断地任命有智略的韩德让、有军事才能的耶律斜珍和耶律休哥等几位重臣出任要职以防北宋,同时她自己经常披坚甲、执令旗、亲御战车指挥三军冲锋陷阵,攻城拔寨;众望所归。
萧绰16岁做了辽景宗飞贵妃后,便帮助景宗处理国事;若有什么重要的军国大事便召集各族大臣共商,最后综合各方意见再做决定。
萧绰所做的决定辽景宗最多只是听听通报,表示“知道”了就算数;不会做任何干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