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百零七章 曾经留得 世间功名传说-《汉血丹心》


    第(2/3)页

    不过即便是他的能力变得再强大,对于元召,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存着深深的忌惮。尤其是经过这次长安城内发生的一系列变故后,严助有一种预感,从此以后,很有可能他和元召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为此,他不得不提前对一些事做好安排。

    就在上一次大朝会结束之后,严助接过了御史大夫张汤和廷尉杜周递过来的橄榄枝,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一次宴会。在热情的气氛中,彼此心照不宣的结成了政治联盟。并且结识了一大帮在朝廷各部握有权利的人,可谓是收获匪浅。

    御史大夫张汤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啊,元召那小子和他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他的一切所作所为与官场的规矩格格不入。元召的内心骄傲自大,他不会把同僚放在眼里的。这次出征又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回来,那还不得把尾巴翘到天上去啊!这让大家都感到了深深的威胁。为了以后在朝堂上不让那家伙为所欲为,必须要拧成一股强有力的力量,让他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丞相公孙弘虽然身为百官之首,但那个老家伙是个两面派,所谓“墙头草、见风倒”,只看皇帝的脸色行事。要指望着联合他一起,那老滑头肯定是不干的。不过这样也好,可以直接无视他的存在,这个有名无实的丞相,他的权威必定会更加的一天不如一天,到时候说不定皇帝陛下厌烦了,就提前撵他让位滚蛋了。

    对于雁门关大胜的封赏事宜,经过有司谨慎议定,然后报请皇帝亲自御审同意后的封赏规格,此刻早已经送到了尚书台这边来。只等着他们起草以后,再送去御前过目、用印,就是正式的圣旨了。

    尚书台的几位常侍是最先知道这上面内容的人。大家看过之后,不由得赞叹连声,真是令人艳羡不已啊!

    遵照皇帝陛下的意思,对于这次在东征真番国和出北塞大胜匈奴的两次战争中所立下战功者,按照顶格的赏赐进行封赏。依照这个标准,朝廷各有关部门不敢怠慢,在最快的时间内,就整理评定出来了这个方案。而今呈现在世人面前,就是为了赶在得胜之师凯旋回到长安之前,把一切都准备就绪。

    这份有功人员名单儿很长。每个人的名字后面,都详细的陈列了他们的功劳。包括斩杀敌人的数目,在每一仗中所起的作用和对全局胜利的影响,以及各类斩获所得等,信息全面而详细,力求不会有什么遗漏。因为这是关系到所有将士们荣誉的大事,是一点都马虎不得的。

    不管是代为欣喜还是暗自嫉妒,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不会在脸上带出来。微微谈论几句,也都是祝贺的语气。

    “呵呵!诸位看到没有,黑鹰军这次可是大放异彩啊!这些重赏人员中,他们就占了一大部分。而拟待封候的十二人,更是有七个人出自黑鹰军诸校尉!这可真是振奋军心啊!”

    东方朔笑眯眯的看完之后,不动声色的感叹了一句。虽然还没有正式的写在圣旨上,但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意外,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心底却早已经在替他们欢喜了。

    “是啊、是啊!大汉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盛事发生了。上一次大批的封赏功臣还要追溯到先皇景帝时,当时平定七国之乱,也曾经有数位勇将和谋臣同时封候,被传为佳话。小子那时年幼只是听闻,却不曾想今日亲眼所见,实在是有幸!哈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