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夜里进宫,翌日诸事便已议定,诏令随即下达,这样的速度着实太快了些。 边镐在先前给徐知诰的信中,一直说的是大唐要先着力整顿内部,正因如此,吴国才敢放手与楚王决战,并且在攻克楚国王都后,展开兵马去占领楚地全境。值此吴国兵力分散,全面落子之际,大唐突然要插手楚地战事,顿时让楚地战争局面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边镐素知兵事,知道大唐南下,吴国必要调整部署应对,那么在攻掠楚地城池,与防备南下唐军之间,不仅涉及到十数万大军的调动、各种物资调派,还有战略战术的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想而知这个波动有多大。 每一日,吴国都有无数物资钱财在战争中被消耗,而现在,突变的情况让巨万钱财物资被平白浪费,而战略战术调整下的兵力仓促调动,必然给楚国军队以可趁之机,届时又是无数将士要“含冤而死”,而相应损失的军械、抚恤需要的钱财,又是一笔天文数字。 每每念及于此,边镐都感到浑身燥热。 “先生在想甚么?”李从荣看着边镐好奇的问。 边镐道:“出兵仓促,可供准备的光阴不多,在下来不及推演战局,恐怕在出谋划策上,会让殿下失望。”他这话说出来,就有指责李从荣为何没有提前探知大唐用兵意图的意思。 李从荣无奈摇头,“如今帝国内部大举动不断,大唐要对楚地用兵,就必须出奇制胜,力求速战速决,否则一旦内忧外患一起胶着,对社稷就是莫大危害。用兵楚地,出其不意是必须有的举措。实际上,这件事并不如表现的这样仓促,陛下与王兄早就有了谋划,只不过他二人连诸位宰相都没告知,孤王就更无从得知了。” 边镐想了想,觉得这话没毛病。 连自己人都瞒住了,何况对手? 边镐放下这茬,转而问:“殿下出征,何人为副?” 李从荣答道:“符习为副。” 边镐点头,“符习老成持重,倒是合适人选。” 李从荣笑道:“在孤王心里,先生才是副帅。” 边镐垂首,掩盖神色,心头谋算万千,“殿下如此看重,镐必当尽心竭力。” 在边镐垂首的瞬间,李从荣笑意莫名,笑容里仿佛藏着千军万马。 ———————— PS:本书首发于纵横中文网,特此声明。在它站看盗版的兄弟,不妨过来收藏一下,投个票甚么的,会加更的哟! PS2:感谢即墨烽烟、书友31288975的捧场月票。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