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杜甫有诗赞曰:四镇富精锐,摧锋皆绝伦。 论及“御奔冲”“杀骑兵、斫战马”,陌刀及陌刀阵之威,无任何兵器可以替代。 相传,恒罗斯之役初战,唐军以强弓劲**,配合陌刀阵,斩大食士兵首级两万余,俘获四千余,而己方战死者仅一百六十余人,伤者不过四百余。 陌刀既有如此之威,故而素来为国家依仗之救难“重器”。 德宗被困奉天,内库出陌刀五千口,以备“城外群凶”。 大和二年七月,出内库弓箭陌刀三千四百口(只),令度支差送银州防御屯田。 大和五年五月,内库出陌刀百五十口......赐盐州。 成通四年,荆南、江西、鄂岳、湘州将健四百余人携陌刀......杀贼二三千,马三百来匹。 沙场战如龙,陌刀世无双。 只不过到了藩镇相互征伐的时代,因为沙场征战对象有所变化,不再是胡骑,而是以步卒为主的中原兵马,陌刀阵失去了存在的大部分意义,又因为其它种种原因,这才淡出历史舞台,逐渐失了踪迹。 眼下,杜重威所率之夏州马军,便是以党项人为主,而河西骑兵更是纯粹的“胡骑”,此时乍见陌刀阵,杜重威怎能不胆寒心悸? 作为定难军有数的上将,他不是没见识的粗鄙之辈,自然知道陌刀阵意味着甚么。 杜重威固然心思万千,但这些都不在史彦超的考虑范围内。立于陌刀阵前排正中,史彦超的铠甲兵刃都无半分不同,此刻他双目炯然盯向前方,眼见夏州马军冲杀过来,罩面下的双目陡然迸发出逼人的寒意,双臂一震,将陌刀高高举起。 与此同时,鼓声轰隆,如雷翻滚,如天坠地,催人向前。 史彦超陌刀向前一引,前脚踏出,大步向前。其左右之陌刀士卒,莫不同时行动,整个阵型本就严整紧密,如此动作齐整向前一踏,正当得“如墙而进”四个字。 以无惧刀山火海之势,陌刀阵迎向奔来的夏州马军。 以夏州马军冲阵的地段为界限,大阵中的禁军步卒不断向两翼和后侧移动,如云齐走,如鸟齐飞,重新布置战阵。层层叠叠的铁甲将士,或立盾或持刀或举,踩动着烟尘四起,夹杂着将校的喝令声,与铁甲环佩之音交相应和,响成一首气势磅礴的乐章。而陌刀阵则仰首阔步上前,步履沉稳,脚步声厚重而又干脆,烟尘席卷而来扑打在脸上,也不曾让将士分神丝毫。所有人目视前方,身稳如山,气势如虹,惊天地泣鬼神。 夏州马军近至眼前。 禁军将士,沉腰立马,高举陌刀,排列如林,劈斩而下。 阳光在双刃上一闪而逝。 扑哧声不绝于耳。 陌刀斩落马上,则马首开裂,战马轰然栽倒。 陌刀斩落人身,则骑兵皮开肉绽,栽落马鞍。 一排陌刀手面前,一排骑兵人死马倒。 就如空中多了一道能斩万物的细线,撞上即死。 后续骑兵再进。 陌刀再举再落。 人惨嚎、马惨嘶。 血染陌刀,人马俱倒。 如是再三。 碎尸枕地,血流成潭。 史彦超一刀将面前骑兵迎头斩为两半,裂口整齐平滑,两半尸体成了两半死肉,向两侧开裂掉落,鲜血飞溅如雨而又流落如水,五脏六腑散了一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