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十五章 游子曲-《大汉封侯》
第(2/3)页
“如今文太守重开介山筵的消息,不但已经传遍了诸边各郡,就连长安城中,近来也时常有所耳闻。”卫绾侧过头来,看着文教。
“这是我河东人杰地利,又出了太傅这般的大贤,这才引人注目。”文教点了点头,继续迈开脚步。
“可太守可曾想过,介山筵虽是雅事,也会有人不喜。”卫绾继续说道。
“老夫在长安城里,近来也曾经听有人说,太守开介山筵,择其佼佼者为官,是以利诱诸贤相争,有违大治之道,太守不可不小心。”
“文教一心只想为国举荐贤良,怎会有如此歹毒用心,又怎会怕这些小人是非。”文教顿时又是一愣,随即冷哼一声。
“太守不怕小人是非,又岂是也不怕雷霆之怒?”卫绾见文教发怒,也跟着放慢脚步。
“太傅的意思是说……”文教禁不住全身一抖,“长乐宫……”
“呵呵。”卫绾轻轻一笑,也不在多说。
“介山筵乃我河东盛事,文教为此也是费尽心血,若是半途而废,只此一次,未免可惜。”文教沉思片刻,开口问道,“太傅可有化解之法?”
“老夫也是无能为力。”卫绾摇了摇头,轻叹一声,“除非能寻得一人,精通儒道法三家,融会贯通,日后若是长乐宫里问起,使此人前去,方才可行。”
“精通儒道法三家,融会贯通。”文教低下头来,苦笑一声,“那除非是陆贾,贾谊重生,又或是荀圣现世,此等人物,只怕是百年也未必有一。”
“老夫只能言尽于此,文太守还得好好斟酌才是。”卫绾见已是快走到了岩壁尽头,于是转过身来,见眼前山峦重重,松涛阵阵,深吸一口气,不觉胸中烦闷竟是少了许多。
目光所及,又见一座茅庐,可巧是立在岩边,独览两边风景,不禁心有所动。
“有这般好庐,竟是不留于我,却要去住那积岩深处,晦闷之地。”卫绾手指茅庐,似是大有不满。
“文教只怕是夜间风大,扰了太傅,若是太傅喜爱,文教这便令人调换便是。”文教只怕卫绾不悦,连忙说道。
“不必,既是有人选了此处,兴许也是懂得风雅,君子岂能夺人之爱。”卫绾只怕文教当真要换,立刻摆了摆手。
正要再掉头回走,却听一阵清扬之音从崖边传来,顿时停住了脚步,再也迈开不动。
那一阵清扬之音,也不知道是何种乐器所发,即便是卫绾,也只觉得从未听过。
清音忽急忽缓,忽如疾风扑面而来,欲卷人上九天;又忽如清风拂面,绿波戏杨柳,和着岩下的松涛,一声声沁入人心,其中旋律,却又与平日所听大不一样。卫绾和文教两个,一时间不由得竟是醉了。
清音之声,渐渐的缓了下去,想是已经一曲终了。卫绾和文教,这才回过神来,互相对视一眼,一起向前走去。
未走几步,却见两位少年,正坐在一块磐石下面,其中年龄尚幼的,手中正拿着一支碧绿的长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