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四十一章 阴馆城-《大汉封侯》


    第(3/3)页

    再等上路,荀昭怕还这么耽误时候,并没有再去平阳,只是托人送了封信笺去给父母。虽然想去卫庄探望下卫子夫,却还是忍住了。

    领着这么多人专门去看卫子夫,理由似乎有些不充分,更何况这一百军士里,都是光棍,自己怎么好意思。至于师傅王孟那里,一来是还没有打探到师傅所要的消息,二来师傅有言在先,切末轻易泄露行踪出去,人太多了,去了也不好行事。

    到了雁门郡的阴馆城的时候,正好是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如今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两千多年来都没有变过。

    在后世的时候,元宵节常常被称做小年,家家都要挂灯笼,这个习俗如今也已经是有了。

    丞相府的调令和印信,荀昭是随身带着的,所以进城时候并不耽误。

    守门的军士听说荀昭是新来的都尉司马,又有丞相府的任命,当下也不敢怠慢,立刻派人领着荀昭去见太守冯敬。

    雁门郡乃是边关之地,后来被改称过代郡,就是此地。路过的大街上,自然是不如长安城里繁华,但是众军虽然是从长安城里来的,平日里大多也只是驻守在城外,轻易不能入城,所以看了四周的热闹,也极是兴奋。

    相比起长安的繁华,阴馆城另有自己的一番味道。雁门郡乃是边境,路上行走的商人也多,既有汉人,也有胡人。

    汉人和胡人虽然在战场上见了总要争个你死我活,但是真正到了市场上,却是相谈甚欢。没准上次是在战场见过面的人,脱了军装到了这里,等再见了面,还可以当作熟人对待。

    荀昭在此之前,去过离边境最近的地方就是太原,这回到了雁门,也是觉得新奇。

    领路的士卒,兴许是看出了荀昭有几分好奇,凑到身边,压低了声音告诉荀昭,这些路上行走的商人,其实大多是私商。

    所谓的私商,其实也不是和公家对立的一个词,只是常常会贩卖一些违禁的东西去给匈奴人。

    比如粮食,其实根据大汉的律法,就是不许卖给匈奴人的,其他还有铁器等器物,更是如此。可是越是有禁令的东西,往往贩卖起来也是利润更高,常常是屡禁不止,想根绝也绝不了。

    “难道你们都是不管?”荀昭有些纳闷,既然连这个守门的小兵都知道他们是私商了,为什么还由着他们在这里大摇大摆的走着。

    “荀司马有所不知。”那士卒笑了几声,继续朝着荀昭说道,“其实所谓的禁令,也是相对而言,平日里让他们犯一犯禁,对我大汉也未必就是坏事。”

    “匈奴人既然想要我们的东西,我们自然也有想要,匈奴人却不肯给的,这时候就要靠这些私商们手上的路子了。”那门军仔细说解给荀昭听,“有些路广的私商,就是太守大人轻易也不会得罪。”

    “这倒也是。”荀昭认真的点了点头。

    比如最好的骏马,大多是草原上产的,但是匈奴人定然是不希望这些骏马流到汉人的手上。但是汉人仍然是可以从市场上买到,从这一点上说,还是互通有无的,只要控制得好,反而是件好事。

    阴馆城不算太大,即使比起安邑来,也要小上不少。那门军领着荀昭一行,一边走一边说,走了一刻钟左右就已经到了城中的太守府。

    相对于其他郡的太守府,这里的门卫似乎也要严谨一些,毕竟地处边关,可能出现的情况也会更多一些。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