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庵堂禅院内的大火-《法医探秘》


    第(1/3)页

    “爷爷,终于到了天门寺了。”小宝和小丽兴奋的说道。

    “是啊!我们终于上来了。可累坏我了。”柴国泰说道。

    柴国泰朝山下望去,只见一条弯曲的石阶路从山顶一直引申到山脚下,喘息着说道:“这真是九弯十八拐。这300多阶台阶路,真让人难行。”

    “爷爷,到了天门寺院要不要进去看一看?”小宝问道。

    “哪有过寺庙不进去烧香之理?”柴国泰说道。

    柴国泰说完就带领小宝和小丽向山门走去。只见山门两侧阴刻着“天成古寺今胜古;门向青云兰更青。”的对联。对联中隐含有“天门”两字。

    “看,这就是天门寺的山门,这幅对联就告诉我们天门寺到了。”

    天门寺院是S市内著名的寺院,座落于望云山顶。其座西朝东。寺殿分三重。

    前殿大门门楣上阴刻楷书“衡云在望”四字,两边刻楷书门联:“漓光普照资阳久,岳色遥连首望高”。右侧有石塔香炉和石刻土地菩萨。

    中殿面阔七间,大门门额上有“卢公观音殿”阴刻楷书,两侧的阴刻隶书对联“宁代修真刹亦古,云山在望天与齐”最为世人所称道。右侧亦有石塔香炉,高6米。

    整个寺庙为木石构筑,悬山顶,加盖铁瓦。寺院有僧尼数十人,系方圆数百里群众朝拜之圣地,四季香火不断。正龛供奉尧、舜、禹、南岳圣帝、卢公仙人、佛祖菩萨、观音大士等神像。两廊罗列十八罗汉、二十四位天神。寺内还有大明宣德年铜造香炉、清代雕塑石狮,清光绪年间所铸铁磬、铁钟及清乾隆年间的碑刻。天门寺常年香客不断,为S市内一著名的旅游景点。

    “啊!好壮观的一座寺庙啊!”小宝、小丽看到天门寺后感叹的说道。

    “是啊!佛门清净地,菩萨慈悲心。”柴国泰由衷的感叹。

    当柴国泰三人浏览完天门寺后,天已过午。

    “看到这雄伟的天门寺,我又想起了当年莲花庵禅院中的那场大火。”柴国泰看着天门寺对小宝、小丽喃喃的说道。

    L县境内,有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庵,名叫莲花庵。莲花庵中供奉的不是一般的菩萨,而是三位白马仙姑。这白马仙姑不是别人,而是汉王陈友谅的三个女儿。相传汉王陈友谅与明朝朱元璋争夺天下失败后,其三个女儿骑白马来到此地,后见此地山清水秀,逐定居下来。三人在莲花庵处搭棚结庐,吃斋念佛,悬壶济世,救民于水火。后三人先后升天成仙。后人感激三人的恩德,就在其三人修炼之地,建起了莲花庵。以缅怀三位仙姑的功德。

    弹指间灰飞烟灭,繁华事散逐烟尘,数百年岁月一晃而过。然而莲花庵仍香火不断,香客如云。

    这天下午。居住在莲花庵下面的村治保主任谭得胜,无意间一抬头发现莲花庵上空浓烟滚滚。

    “不好,莲花庵内起火了。”谭得胜立即从家中拿出一面铜锣一边敲一边大喊:“莲花庵起火了,大家赶快去救火。”

    村民们闻此讯息,各自从自己家中拿出桶、盘等东西,就朝莲花庵上赶去。

    大家赶到莲花庵时,只见莲花庵的禅院已经燃烧起熊熊烈火。于是,大家用桶倒水、盘瓢水,加上隔离火源,以及消防官兵的及时赶到。最终将烈火扑灭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