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军事会议-《问鼎》


    第(2/3)页

    ≡≡≡≡≡≡≡≡≡≡≡≡≡≡≡≡≡≡≡≡

    李自成退入商洛山之后,很快就出现了新问题。眼前,粮食就不够大军食用。商洛山本就人贫地瘠,大量的农民自己还不能饱肚,一听大军进山,大部连夜逃荒、躲兵去了。而拥有土地的地主土豪,也高筑寨墙,招募兵勇。这样,义军的筹粮就成了大问题。现在,随军携带的银两极为有限,公平买卖粮食,不可能维持太久。所以,有的义军将领耐不住了,嚷嚷着要打出去,不说发展武装吧,至少也能出去就粮。

    一个很实际,很紧迫的问题。

    李自成的军事会议在商洛山中的一个土寨里召开。

    目前的形势是,商洛山外大明官兵主要有两股,贺人龙和马科两位总兵的部队,他们暂时紧守交通要道和出山的关隘,左光先部也在不远的西安附近驻防。朝廷方面由于清兵回撤关外,暂时也缓了一口气,这样,他们就随时都可能再派大员进山“剿贼”。各路义军中,人数最多的张献忠在谷城向朝廷投诚,罗汝才和老回回等部也于最近被官兵收编,在房县一带据守。全国虽有不少地方饥民暴动,但都是此起彼伏,乌合之众,不是很快被镇压,就是被官兵收编。所以,朝廷现在的心腹之患主要就是李自成部了。

    李自成的军事威胁很严重。

    现在,李自成部虽然还有三千多人,但是,很大一部分为伤病和妇孺,真正的战斗人员不足两千。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起义军内部出现了分歧,有人主张再出河南,有人认为,现在只能在商洛山中休整,伺机再动。

    会议开得很激烈。

    “商洛山本就是贫困之地,老百姓自己还养活不了自己,哪还能养活大军?我认为,趁河南、安徽饥民暴动,我们早入中原,大干一场。”郝摇旗是高闯王亲自提拔的战将,和李自成的辈分一样,都是高迎祥的嫡系。

    这种激进的想法没有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但是,田见秀的意见就更没人支持了,他认为,义军唯有在此休整,建立好军民关系,才是最佳办法。他的建议是,用一年的时间好好休整部队,编练新兵,等时机成熟再出击。但是,大部分人不赞同这种方案,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商洛山养不起兵。

    李自成一直没有说话。

    刘宗敏是仅次于李自成的人物,他的话算得上一言九鼎了,李自成很少反对过他的意见。今天,他的眉头紧锁,也是很长时间没有说话。刚才的争论已经有些火药味,再争论下去会影响团结。所以,现在,他该说话了。

    他说:“老郝的意见当然是正确的,打出去这没得疑义,我们不是在这里做一辈子农民。问题是时机,现在我们还没喘过气来,就马上出河南,官兵必然会穷追猛打,又会陷入苦战,只怕不是很妥吧?”

    “有什么不妥?我们十多年来不都是这样转战打过来的吗?现在只有三千人,到了河南,那就是三万、三十万了。官兵有什么可怕的,他洪承畴不是一样倒霉了吗?”郝摇旗嚷嚷地说。

    郝摇旗本名郝大勇,有次随高迎祥出征和官兵大战,义军以寡击众,一时处于被动,眼看就要溃败,郝摇旗一手从掌旗的将领手里夺过大旗,摇动“闯”字号大旗,冲向敌人核心。众兵将一看闯王大旗杀向敌阵,顿时士气陡长,迅速把敌人的气势压了下去,最后取得大胜。郝摇旗也因此名声大噪,渐渐,他的本名也就被他的外号代替了。

    刘宗敏本意很清楚,他的意思与郝摇旗相近似,主张出河南。但是,现在不是时候,三千残兵还没缓过气来,潼关是不可能第二次去闯了,再闯,那就会被人耻笑了。走第二条路吧,这条路是走两湖境内,其难度并不亚于走潼关这条路,这边是左良玉的地盘,又一个明朝名将,他早就虎视眈眈李自成这股义军了,李自成一直在汉水以北转战,这块肥肉一直轮不到他尝一尝,他才收拾了张献忠,梦想有朝一日再收拾了李自成,那他就成了明朝第一名将了,多美啊。所以,李自成要出河南,都必须经过一场血战。但是,打出去,尽快地打出去,那是必须的。其他大多数人也是这种想法,包括李自成自己。

    当然,年轻人不用说了,血气方刚,恨不得马上冲出大山。李双喜和张鼐早就按捺不住想提议冲出大山。但他们属于小字辈,不敢多说,小字辈该谦抑一点。所以,他们都把目光投向李来亨。

    李来亨更年轻,是他们的小弟,按理,他更不应该多嘴,但是,现在他的威望陡然升高,几乎到了他们仰视的程度了。如果李来亨站出来说话,闯王肯定会认真思考的。他们认为,李来亨肯定会主张打出去。

    现在出现三派意见,李自成好生为难。郝摇旗就要打出去的想法太急躁,肯定不行。而田见秀的意见呢,更加不值得考虑,别说这里养不起兵,就算是养得起,日子一久,那还有什么士气?所以,折中的办法就是在这里坚持半年左右时间,然后再打出去。但是,刚才的争论已经激怒了郝摇旗,他不同意窝在这里半年饿肚子,他要带他的本部人马先入河南。

    这可不是小问题了,现在分兵,那是一场灾难。所以,今天的军事会议形势很严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