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放弃商洛山-《问鼎》
第(2/3)页
李自成嘴角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
李来亨注意到了。他不准备再讨论这个问题,这是领袖们自己考虑的问题。
刘宗敏还病着,躺在行军床上,静静地听着大家的讨论。今天的决策至关重要,李自成要最后拿主意,最后下决心。所以,今天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最后,大家的倾向是,派小股兵力在商洛山打游击,大队人马向鄂北进发,张献忠能联合就和他联合,不能联合也靠近他,必要时进大别山转战。
“来亨,你有什么想法?”李自成看见李来亨在那里沉思,便问他有什么想法。
“闯王,我认为可以考虑分兵两路,埋伏一支人马在河南,等闯王反围剿成功以后,就可以杀进河南。这支军队为你今河南打下基础。”李来亨说。
“哦?说说理由。”李自成说。
“此次朝廷动用九边重兵,说明朝廷在走险棋。只要这一次打破他们的围剿,今后,崇祯皇帝即使再想动用大军,也是不可能的事了。所以,这其实是一次大决战。我们只要把朝廷的大军拖得筋疲力尽,再各个击破,打几次大胜仗,那么,我们就进入反攻阶段了,那时,离推翻朝廷的时间就不远了。”李来亨说。
很有道理。大家都觉得李来亨分析得对,只要挺过去了,打破了这次围剿,今后,义军的发展就会迎来一个新*,对朝廷的攻击就如同摧枯拉朽一般。
现在,李来亨提出分兵河南是很有远见的战略思想。当然,李来亨是得益于他是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他记得,李自成从鱼腹山突围出来时,只剩得五十骑进入河南,进入河南后,他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就拥兵百万之师,这是历史事实。
五十骑在三个月内发展成百万之众,真的符合历史事实吗?事实上又是不是李自成在河南早就有了一支大部队呢?
李来亨更相信后者,他想,五十骑,现在在开会的人差不多就五十人了,难道就剩得这些将领,无一兵一卒进河南?这显然不是科学的说法。所以,他提出了分兵河南的意见,也是基于这一个考虑。
很多人点头称是。闯王也流露出欣然的脸色。
“我认为不妥。”一个*的声音说:“一个郝摇旗到现在都没回来,现在又说分兵,别说无兵可分,就是有兵,也是不宜的。虽说商洛山取得胜利,但这胜利的代价也不小,损兵折将过半,士气本就低落,再分兵,影响士气。所以,我不赞同分兵。”
刘宗敏似乎是李来亨的克星,每到关键时候,他就出来唱反调。
他是刚刚任命不久的副统帅,需要的是权威,没有人对他的权威表示认可的话,他会失望,他会反抗。李来亨知道,现在,他必须维护这个权威,虽然他知道这是有害的,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有害的事也得做一做。
所以,刘宗敏一反对,他就不做声了。还是上次的后遗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