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看法不同-《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2/3)页
他甚至能够精准说出某次看似不起眼的粮草运输中,具体的发放、路上的消耗,甚至是环节上的贪污。
其精准程度,哪怕是让当时专门管此事的官员出来,都不一定比得上陆离说的准确。
而那能够精确到官职门户的贪污数据,都让人忍不住怀疑陆离是不是在分赃现场见证过,又或者是不是无意中挖出过那些人藏起来的账本。
死读书不是什么值得推崇的事情,但你要是能读到这种近乎百科全书的数据达人地步,那可就了不得了。
况且陆离也不是完全死读书,郭嘉觉得对方的某些看法真的相当精妙,精妙到有种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美。
如果说郭嘉是通过对掌权者以及对于战争具有决策权人物的性格分析,来剖析其中某些决策的产生,以及必然会存在的失败。
那么陆离就是在以小见大,以底层情况一层层往上推,以此来得出双方基本盘上的优劣。
两者之间没有所谓的胜负、优劣之说。
在封建君主时代,少部分人就是拥有一言决定生死的权能,部分军事奇才甚至可以凭借着自己不讲的天赋,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可这不代表底下的人全然无用,不然揭竿而起之人的追随者是谁呢,君主、将军总不能只自己扛着枪去打仗的。
可道是道,一百个有学识的大汉人站在这里讨论这些,九十九个都是要着眼于当时的决策者们的,而剩下的那一个是陆离。
陆离知道自己的露馅吗?
他当然清楚,他又不是什么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
对于有些聪明人而言,你对他隐瞒的最好办法不是藏着掖着,反而是坦诚以对,郭嘉用这样的态度对待陆离显然管用,此刻陆离以同样的态度回馈郭嘉,也未曾失效。
而且其实陆离在这方面也没什么好怕的,就算郭嘉真的将他的前世今生都看明白了,但是说出去有谁会相信呢。
与其藏着掖着难以交心,还不如坦坦荡荡多个好友呢。
事实证明他这一步走的挺对的,两人之间日渐密切的关系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有些语言与话题,是需要羁绊到达一定数值才能够解锁的。
就如郭嘉此时问的:“以伯安观之,当今天下,谁人为能济世安民、匡扶大汉之英雄?”
这也就是如今还没有李世民,不然这话直接就可以解为谁是明君了。
虽然在陆离的印象中,“济世安民”这个词汇是因为李世民而诞生的,但此刻说出来也不会让人难以解,而且济世安民在前,匡扶大汉在后。
这到底是因为看出了陆离更在乎民生,还是在隐晦的问陆离,觉得谁可堪为明主?
这个话题其实是很多怀才不遇的人都在讨论的,但是如果是对陆离说的话,在羁绊度不够之前郭嘉绝对不会问他,就算他问了陆离也只会说相信如今陛下长成之后自有作为。
毕竟天下人都知道,陆侍中的明主已逝,非要说也唯有当今陛下可选。
而此刻因为羁绊刷到一定程度了,陆离倒是没有装模作样说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大汉忠臣,他只是看着郭嘉反问道:“奉孝似乎已有答案?”
“嘉还未有答案,只是颍川荀氏好友给了一个答案可供选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