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离开长安-《谋士系统在三国》


    第(2/3)页

    陆离觉得自己现在的沉默纯粹是因为无话可说,全然忘记自己当初在兖州是怎么跟人家侃侃而谈,坑人一点底线都没有的。

    为数不多的良心可能就用在此刻的沉默上了吧,大过年的,不想忽悠孩子了。

    毕竟孩子都这么惨了,未来可能也好不到哪里去,至少他心心念念、暗中努力想要达成的重朝纲,八成,不,应该说九成九的是没有任何希望了。

    留下零点一成,完全就是一个心安慰以及世事无绝对。

    陆离不想忽悠人,可架不住人会自己忽悠自己。

    陆离不清楚刘协到底脑补了些什么,但总逃不过那些东西。

    刘协:“年节之际本不该扫兴,只是年后侍中怕就要回兖州了……”

    “侍中为曹卿而来,却从未与朕说过其中所求,朕不信是单纯陈明战事。”

    “望侍中可如实相告。”

    当着刘协的面,陆离从来不会用“明公”来代指曹操:“曹州牧有匡扶汉室之心,故而派我前来,欲诛贼讨逆、迎奉天子。”

    刘协颇为尖锐的问:“我听过太多人想要迎奉天子了,打着这样的幌子,可实际上呢,他可是欲取李郭而代之?”

    他本不该将话说的这般直白,可如果对着陆侍中都不能说这话,又该对谁去说。

    陆离觉得人有的时候真的很奇怪,比起那些对你付出的人,他们更愿意相信自己为之付出的存在,可明明前者才更可信啊。

    陆离没有对着刘协做什么绝对不会的保证:“人心素来难测,我不知道会不会有这样的情况,但至少在派我来的那一刻,他是无此想的。”

    这样的话,显然比绝对的保证更能取信于人。

    刘协看起来稍微放松了些:“以侍中之见,我当应和否?”

    陆离却不答反问:“以陛下之见,王司徒当年因何失败?”

    刘协没想到陆离会问这个,他想了想:“因王卿操之过急。”

    语气中,不由流露出些许遗憾,那时的王允固然跋扈,可到底好过如今的。

    “不,不只是因为这个。”陆离说:“还因为他以离间计避开了正面战场,于兵事之上走了捷径,却无能从政事之上绕回来。”

    刘协似懂非懂。

    陆离:“陛下,世道变了,如今大汉摇摇欲坠、正是礼崩乐坏之时,是不看礼数,要看刀兵的。”

    这番话似乎与刘协最开始的问题没有任何关系,可刘协突然就明白了陆离的意思,其实选择权从来不在自己,甚至也不在曹操,全在刀兵之上。

    哪怕刘协这边答应了,可说不定曹操都不等见到刘协,就已经死在别人的刀兵之下,这种事情谁能说得准呢。

    刘协:“年后,朕将加元服,侍中可会前来观礼?”

    加元服指的是行冠礼,刘协年龄显然还不到,但哪里都有特事特办的情况。

    刘协的加元服就是朝中忠臣为他争取来的,行了冠礼后,他就拥有亲政的资格了。

    虽然有资格跟落实是两回事,但有总比没有来得好。

    陆离没有拒绝,在见证完刘协的加元服仪式后,陆离向着暗中耿耿于怀的郭汜递去了拜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