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再者说了,事情是要看结果的,结果就是比不上,哪里有那么多为什么? 蔡瑁曾经多次用这种“结果论”的眼神去审视别人,现在轮到自己了,才明了这种审视让人多么难捱。 有关曹昂的那些话,被家族派遣过来的蔡和,虽然也不是没有将那些话听进去,但心态上偏向于将其当成一种激励、提醒,甚至是警告手段。可来到江夏之后看到自家族兄这个状态,这是真的有点不对劲啊。 蔡和:“不知兄长可是有何困扰,若有用弟之处,绝无推辞之言。” 面前是信誓旦旦的族弟,对方好似还跟过去一般无二的信任着自己,蔡瑁扯了扯嘴角:“别胡思乱想,不过是那孙氏小儿几次三番挑衅,令人心中不悦,并无妨碍。” 是逞强吗,是吧,是不愿意流露颓势吗,是的。 蔡瑁拉着对方走进书房:“家中可有其他言语捎来?” 言语确实是有的,无非就是一些常见的叮嘱,倒是二姊有几句特别的叮嘱。 蔡和道:“家中对兄长多有挂念,二姊特意托我给兄长带句话。” 蔡和口中的二姊,正是刘表之妻蔡夫人。 蔡瑁问道:“不知二姊有何言语?” 蔡和道:“二姊说知道兄长为了家族受了委屈,让兄长定要宽心,莫将他人言语放在心上。” 很显然,对方是真正摸清楚蔡瑁情况的那个。 事实上相关的言语她也没少听,作为女性,也是作为妻子,哪怕在东汉这个束缚相对没有那么严重的时代,她会受到的舆论谴责在某种程度上甚至更甚蔡瑁一筹。 其实真要让蔡夫人说心里话的话,她真半点不想要安慰蔡瑁,她觉得这群男人就是可供选择的余地太多了,所以既想要功成名就、拜相封侯,又想要为人称赞、流芳青史。 既要又要还有,有一样得不到便要心中愤懑,妥妥的贪得无厌。 可谁让他们是有更多选择余地的人呢,家族的未来,自己的未来,又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寄托于对方,所以该劝还是要劝的。 有的时候人之所以会想不开,是因为缺了一块遮羞布,自古忠孝难两全,在忠方面落下的道德,便以孝为幌子来解释行径便是。 只是孝还不够的话,加上为了百姓、为了大义,人想要给自己找借口的话,总是能够找到无数借口的。 蔡和发现蔡瑁在听到这句话后,态度竟然真的有所变化,还是往好处里面变,不由赞叹自家姊姊的聪慧。 同时,他也提醒道:“到底州牧挂念一番,兄长可要书信一封以表谢意?” 人家那边别管怀着什么心思,找上蔡氏让自家人帮忙转达,那就明显是带着善意来跟你谈的,论情论,都是该有所回复的。 蔡瑁点头,做到一旁抽出一份空白的文书便书写了起来。 蔡和算不上多么聪明的人,却也看得出来,兄长行动中似乎带着些许怨气。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