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确实说不准。 这里毕竟是国外,而且又是具有“风水原素”的汉墓,出于研究“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与中原文化关系”等因素的考虑,肯定是要上报的。 但说不好,蒙古国就会出于其它方面的考虑,和其它国家合作。毕竟研究汉族文化、且具有一定考古能力国家并不止中国,比如日本…… 李定安不置可否:“到时候再说吧。” 报肯定是要上报的,包括之前二十六座墓,但肯定是找到遗址之后。 他拍拍手,又看了看表:差不多五点,中午都只是对付了两口面包,确实都挺辛苦。 “收队吧!” “好嘞!” 听到能提前下班,都挺开心,速度也格外的快。 收窥镜的收窥镜,起探管的起探管,卸钻杆的卸钻杆。 动作稍快了一点,兰昆(技工)力度有些大,窥镜的收缩线都还没有完全伸直,他就往上一提。 “咔”,地声仪中传来一声脆响。 方志杰下意识的转过头:窥镜成像仪中看的清清楚楚,“L”型的镜线磕到了外椁东南角的盒子,那玩意,竟然掉下去了? 当即就摔成了两半。 当即,方志杰的脸也白了:“我特么……你急个锤子你急?” 这特么可是汉墓,能摆在外椁之中,且在墓主头朝向一侧的,还能是什么普通玩意? 不信? 看看旁边是啥:搞不好,那座灯就是举世之内的第二件长信宫灯……一级文物中的一等文物。 顿然,兰昆一头的冷汗。 “别慌!” 李定安走了过来,瞅了瞅屏幕:盒子摔成了两半,又从里面滚出了一件东西。 依旧四四方方,很小,通体也就三四公分。 咦,这什么? 章,还是印,更或是玺? 再仔细看,就是印:不高,加纽也才三公分,印宽两公分过一点,很薄,不足一公分。 倒是有点像汉印,关键是纽:像是一只鸟? 恰好,印侧倒了过去,李定安滑着鼠标,把镜头转到了另一边。 嘿,运气不错,上面的字迹挺真。 李定安仔细的辩认了一下:标准的阴刻缪篆,竖书,共六个字:服奴仁善于章! 这啥啊这是? 分开都认识,但合一块,李定安就有点搞不懂了。 服奴,应该就是匈奴吧? 善于即单于。 章即印,中间这个“仁”应该是姓名。 史记中,匈奴确定有个单字的单于,如咸、舆、助、知……但“仁”单于,好像没印象? 李定安仔细的回忆了一下,随即,眼睛猛的睁大:匈奴仁单于印? 这是王昭君的儿子,伊屠知牙师!(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