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还有沙子在往下滑,搞不好哪面洞壁就塌过来了。 不行,不能干等,得自救…… 李定安往四周瞅了瞅。 嗯,角落里这是什么玩意? 上面像口锅,有双耳,下面三足,像只三条腿的板凳。 上下都有铭纹,上为雷云,下为兽纹。 肯定是铜器,刚才丢下来的那块石头,砸到的应该就是这玩意。 但有点面生。 看了好久,李定安才想起来:甗! 这是合起来的叫法,如果分开,上面称为箅,下面则是鬲。鬲下面可以生火,就三条腿之间,鬲中盛水,上面再架箅。箅底上有孔,供蒸气通过,然后蒸熟箅中的粟饭或黍饭。 所以,这是一件划时代、里程碑式的器具,极具代表性:就是靠这东西,古人吃上了第一碗蒸熟的黍饭。 看这品相,时间不会晚于周,不论放哪家博物馆都是镇馆之宝,但李定安哪还能顾得上? 保命要紧。 三两下,从沙中把这东西刨了出来,他又找了个最中间的位置。 “来,上去。” “啊?” “啊什么啊?尽量站高点,万一洞壁塌了,也不至于被活埋。” 于徽音的眼睛里闪起了泪花:“你怎么办?” “我再找找,估计还有。” 把于徽音抱了上去,他又提起探针,一下一下的戳。 “咚!” 还真有? 刨开沙,一张桌子露了出来,还有三只桶。 全是铜的…… 哈哈,三连甗? 锈很重,无论是鬲还是箅都已成了灰绿色,但依旧能看清上面的铭纹。 特别是左右两只箅上的双耳,这难道不是眼镜蛇? 三联四蛇甗。 国博有一件一模一样的,出土于妇好墓。 妥妥的镇馆之宝。 但命都快没了,哪还顾得上? 先撬开上面的三只鬲,又刨出箅的六条腿,李定安用力的拉。 “吱”的一声,他又顿了一下。 好像有风吹过来? 不对,这玩意后面,有个洞…… 狐疑间,李定安拿出手机,打开了手电,然后,突的一个机灵。 这哪是洞,而是门。 青黑色的石砖,工工整整,四四方方,上面还拓着龙纹。 不过被塌下来的沙土埋掉了大半截,又恰好把三联甗推了过去,遮住了剩下的小半截,所以之前没有看到。 再仔细看……应该是就地取材,用镜铁矿风化的铁砂土烧的砖。 那这道门后面,难道不是地宫? 关键的是有风,从里面吹出来的。 所以,门后面很可能通向外面。 管他什么法阵,管他什么遗址,活命最要紧。 “徽音,来帮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