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纵使这空城一计再精妙,可说到底只是减少了蜀军损失,可这样一来根本没有办法继续北伐了。” “艹啊,该死的马谡!蜀国罪人!说不定就因为这人直接改变了三国的历史!” “这可是摆在蜀国面前最好的机会了,没把握住啊,给曹魏和司马懿又缓过来了。” 万千观众捶胸顿足,感觉到极其可惜。 可丞相的北伐仍然没有结束,虽然这一战的失利,诸葛亮因此背了锅,自贬三级,免去丞相之职,可实权没有半分减少,回到汉中之后,励兵讲武,聚积粮草,准备再次北伐! …… “诸葛亮其实心里也门清,自己在世时,蜀国还有机会,自己一旦病故,可能真的一切就没了。” “二出祁山!!” “北伐!北伐!” 第二次北伐与第一次北伐时间并没有相隔太久,同年,诸葛亮便再度率军进发,自引大军进攻祁山,连败曹军大将军曹真,可惜这一战再度以失败告终! 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而后魏的援军赶到,再加上军中无粮,不得已又退回汉中。 可这依旧不是结局! 次年,公元229年,孙权称帝,诸葛亮三出祁山。 进攻武都、阴平,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 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蜀军撤退。 接连三次,诸葛亮所率领的蜀军,皆以失败收尾,过程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看的观众们一个比一个急躁,可战场之势瞬息万变,一个细节就能够导致细节成败。 只能说除了用人以外,诸葛亮实在是尽大力了,祁山斗智,更是计劫了曹真,打开通向祁山通道,四出祁山,以书信气死曹真! “曹真死了!” “蜀军最好机会!” “北伐中原!!” “只有司马懿了!” “比起周瑜,司马懿才可真正算的上诸葛亮的对手。” …… 蜀汉建兴八年,公元230年,诸葛亮四出祁山大败魏军。 蜀魏双方在渭水河畔摆下战场,布阵斗法,斗的魏兵连连败退,司马懿率军逃回南岸,俨然败势尽显,照这样打下去,诸葛亮说不定真的能够率军北伐中原,复兴汉室! 越是这样的关键时刻,观众们看的就越是紧张。 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可就是在这关键时刻…… 刘禅犯病了!! 而且是有史以来,最大,最令观众们眼睛发黑,恨不得将他掐死的大病!! 刘禅听信诸葛亮早晚欲称帝的谣言,下旨令退兵…… “卧槽尼的刘禅!你在犯罪啊啊啊!” “谁能够将这个阿斗给杀了?” “心都凉了,不仅仅是为诸葛亮而悲戚,更是为蜀国而伤心,刘备虽然问题不少,可作为君主还是凑合的,这刘禅简直就是个大畜,这种人做皇帝,就算是有三个诸葛亮,估计都扶不起来。” “我踏马总算是知道蜀国大概是怎么灭的了,有这阿斗做皇帝,能不灭吗?” “只能说世袭制问题太大了,即便是贤明的君主,仍然有可能立一个废物做太子。” “去死吧!刘禅!” “说实话,刘禅这只能算是四出祁山失败的导火索,根本原因还是蜀军粮草将尽,司马懿太聪明了。” 战线实在是太长了。 古代的战争,粮草本就是重中之重,这种大规模,远距离的战争,通常都会有粮草问题。 曹魏做守势,本就占据着地利。 之前三出祁山之时,更是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蜀军才被迫撤退。 占据着天时。 而这人和,更不必多说,即便有再多的客观原因,刘禅这种犯罪行为都洗不干净! 在整个《三国演义》的故事之中,有太多太多“犯罪式”的行为,譬如关羽放跑曹操,马谡失街亭等等等等,可从来没有过一个人令观众们如此厌恶,这个人就是阿斗。 偏偏这家伙还是蜀国之主! 当然,这是《三国演义》进行“妖魔化”后的刘禅,实际上纵观刘禅的一生,其韬晦之功绝非其父刘备所能及,堪称是一个大智若愚、节俭爱民的政治家,即使诸葛亮死后都坐了29年的皇帝,没有相当的智慧和能力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 《三国演义》中因为要突出惟一可以算作主角的诸葛亮,让其变成了“蜀国之祸”,演义故事,不必深究,单单从电视剧中展现出来的剧情来说,这么多观众想要掐死刘禅,不是没有道理的…… “感觉危险了……” “是的,诸葛亮应该是打不下来了,虽然诸葛亮还没有放弃。” “一而鼓,再而衰,三而竭,诸葛亮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机会……” “曹魏本占据天时地利,司马懿归位之后,更是胜势明显,诸葛亮几次战争的胜利都是纯纯的逆天改命,强行赢下来的。” “悲叹!悲叹啊!” 无数观众苦笑道。 公元231年,诸葛亮又率大军五出祁山开启北伐,可惜仍然以失败告终。 …… 三年之后。 建兴十一年。 这一年的诸葛亮,已经是垂垂老矣,两鬓斑白,诸葛亮再度上奏蜀主,要六出祁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