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初会谢安-《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按理说,无需楚公相请,我自当主动来投,如今却要让楚公为此绞尽脑汁,这是谢安的过错。”

    说着,谢安也向桓熙郑重表示歉意。

    桓熙闻言,暗道:

    与聪明人相处,就是如此轻松。

    二人消除了心结,桓熙笑道:

    “我时常向景略(王猛)夸赞叔丈的才能,因而景略此前景略(王猛)向我建言,欲以叔丈为尚书左仆射。

    “只是我担心叔丈初来乍到,就居此高位,恐怕会招人嫉恨,因此希望叔丈能够暂时委屈自己,在尚书省担任左丞一职。

    “只要让百官都认识到叔丈的才能,我再提拔,也不会有人生出异议。”

    谢安也立即听出了桓熙的话外之音,自然是希望他与王猛处好关系,否则也不会特意说王猛建议直接任用谢安为尚书左仆射。

    假使王猛是存了坏心思,想要捧杀谢安,桓熙今日也不会把这件事情说出来。

    因此,谢安先是感激道:

    “梁公为我设身处地着想,这份恩情,谢某铭记在心。”

    随后又道:

    “我亦久闻王令君(王猛)之名,有心结识,还望入了长安,请由梁公代为引见。”

    果然,桓熙朗声笑道:

    “这是自然,景略如今就在尚书台盼望着叔丈,想要与你促膝长谈,增进了解。”

    在打天下的时候,上位者自然是希望下属团结一心,而在坐天下的时候,才应该要让他们彼此制衡。

    孙十万只是占据了江东,就把精力放在了制衡下属,平衡权力之上,又如何能够统一天下。

    充其量,也就是割据一方的志向。

    当然,这种话有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毕竟那时的江南地区,也没有通过北伐,统一天下的实力。

    桓熙与谢安在马车上继续说着话,桓熙突然岔开话题,说道:

    “我常与景略讨论,认为,若是以道德传家,家业能有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