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 留守河内-《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苻坚虽然同样割据一方,但因为地理位置的局限性,南面便是楚国,东侧即为燕国,向西又与梁国为邻,很难有所发展。

    因此,慕容恪十分关注桓家父子,对于他们的习性也都有所了解。

    桓温早些年是敢于冒险的,虽然灭亡成汉一役,更多是桓熙与袁乔在主张他轻兵疾进,但桓温能够接受二人的正确意见,以一万精兵入蜀,这本身就是胆量的体现。

    然而,随着桓家的势力版图不断扩大,桓温早就失去了当年一往无前的锐气。

    从争夺洛阳一战,慕容恪就能看出,如今的桓温不喜冒险。

    因为太行八陉的存在,桓温即使出兵河内,也断不了慕容恪的归路,反而来到黄河以北,可能遭遇慕容恪与慕容垂的夹击。

    此番慕容垂虽然未能追随慕容恪救援河东,但有他坐镇邺城,距离河内也不过只有几天的路程罢了。

    进攻河内,收益小,风险高,桓温怎么可能会渡河。

    只是慕容恪的内心虽然已经有了判断,可正如他对慕容臧所言,还是得留下一军,以备不测。

    毕竟面对桓家父子,不可以用既定思维去揣测他们,谁又知道对方会不会打破刻板印象。

    哪怕河内被袭,燕军还有别的退路,可联想到桓熙在洛阳做的事情,慕容恪也得防着桓温渡河强迁民众。

    乱世之中,人口可比地盘重要得多,正所谓,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这么浅显的道理,慕容恪当然明白。

    大军行至野王城,提前抵达的封弈早已设立了营寨,慕容恪找到他,问道:

    “我正要在河内留驻一军,封太尉以为,何人能够当此重任?”

    封弈知道慕容恪心中一定早有人选,但还是沉吟道:

    “左仆射皇甫真刚毅果敢,智勇双全,足堪此任。”

    慕容恪闻言,朗声笑道:

    “孤与封太尉不谋而合。”

    皇甫真出自安定皇甫氏,兄长皇甫典与两个侄儿皇甫奋、皇甫覆如今都在关西,仕于梁国。

    按理来说,不应该由他直面桓家父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