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4 尘埃落定-《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2/3)页

    裴慬一盏茶已经喝得见底,众人的争吵还是没有停息,裴慬皱起了眉头,他将茶盏重重砸在地上,砰地一声,屋内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裴慬的身上。

    裴慬站起身来,沉声道:

    “我奉梁公之命前来,不是要听你们在这里争论不休,梁公不日即将兵临裴氏坞堡。”

    说着,裴慬的目光扫过众人,逼问道:

    “现在告诉我,是战,还是降!”

    有人还是老一套说辞,拿正在晋阳为官的族人来搪塞。

    裴慬冷哼道:

    “苻坚不是苻生,没有那么残暴,在晋阳的族人,只可能被贬官,被放逐,而不会有性命之危。

    “说到底,你们还是想要坐观成败,也不用你们的脑袋想一想,苻坚此前带领十万步骑西征,被谢子秀(谢艾)、邓应远(邓遐)二位将军所击败,狼狈逃回河东。

    “如今又率十万大军南下,面对梁公,哪里来的胜算。

    “罢了!看样子,今天我是白跑一趟,诸位如果能够放我离去,梁军踏破坞堡之日,我必念在同族的情分上,为诸位收敛尸骸。”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大惊,裴氏家主连忙解释,没有人要对裴慬不利。

    毕竟裴慬是桓熙的使臣,无论是扣留裴慬,还是将他杀了,都是在打桓熙的脸。

    而且,裴慬刚刚的恐吓恰到好处。

    当然,最关键的是裴慬提到的苻坚与桓熙的区别。

    二人虽然同样宽仁爱民,但是苻坚优待士族,至于桓熙,他利用王猛打击士族的事情,举世皆知,梁国的一些国策,也都是在损害士族的利益。

    正如裴慬所言,裴氏叛虞,那些在晋阳的子弟或许还有生还的可能,苻坚不一定痛下杀手,顶多是不再对他们委以重用。

    可如果拒绝桓熙,说不定桓熙就得杀一儆百,拿闻喜裴氏开刀。

    虽然,好人不应该被人用枪指着,但这世道,有时候道理与现实往往相反。

    在裴慬的逼迫下,或者说,由于桓熙将会先于苻坚抵达闻喜县,居住在闻喜县的这一支裴氏族人终于认清楚了现实。

    永和十二年(公元356年)十月初二,正是初冬时节,桓熙率军来到裴氏的坞堡外。

    此时,坞堡大门敞开,裴氏众人在家主与裴慬的带领下,都聚在门外迎候桓熙。

    而随着闻喜裴氏最先表态,其余观望的闻喜县士族也纷纷归附,当天,闻喜县城改旗易帜,晋字大旗迎风招展。

    晋室只是将雍、梁、秦三州封给桓熙,作为梁国的领土。

    而桓熙虽是梁国主君,同时也是晋臣,如今他收复闻喜县,但闻喜县并非桓熙的封土,因此,闻喜县还是东晋的领土,自然是要插上晋字旗。

    当夜,桓熙在县城大宴宾客,而桓熙收取闻喜的消息,也很快就被苻坚所知晓。

    苻坚对此并不惊讶,士族就是这样,谁赢他们帮谁,如果有朝一日,自己能够击败桓熙,那些士人又会来到自己跟前,为他歌功颂德。

    恰如裴慬所预料,苻坚是个好人,他没有对留在晋阳的裴氏子弟大开杀戒,如果是桓熙,肯定是要杀得血流成河,免得将来有人效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