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百姓们站在宫道两旁,看着凤染霜走过,纷纷举起手里的晶米糕和晶米纸,大声欢呼:“皇后娘娘千岁!”“皇后娘娘好!” 风澈和伙伴们跟在凤染霜身后,源溪手里捧着个竹篮,里面装着百姓送的晶米纸;火小炎手里拿着个陶罐,里面是新磨的晶米粉;石小坚肩上扛着株晶米苗,绿油油的,充满生机;时汐和紫汐举着忆融屏,把这热闹的画面录下来,传给共忆维度的伙伴们。 走到紫宸殿门口,守苗老爷爷从人群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个小小的木盒,里面装着霜冷居的晶米种子:“染霜丫头,这是霜冷居的种子,你把它种在皇宫的院子里,以后不管遇到什么事,看到它,就想起我们在霜冷居的日子,想起用心做事,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凤染霜接过木盒,深深鞠了一躬:“谢谢爷爷,我一定会好好种它。” 进入紫宸殿,里面没有传统的奢华摆设,只有几张石桌,上面放着百姓做的晶米糕和晶米纸。慕容冷牵着凤染霜的手,走到殿中央,对着百姓们说:“今天的封后大典,没有山珍海味,没有华丽歌舞,只有百姓做的晶米糕,只有我们一起做的晶米纸。因为朕知道,真正的皇后,不是靠礼服和仪式来证明的,是靠百姓的认可来证明的。染霜她配得上这个位置,因为她心里装着百姓,装着大乾。” 百姓们听了,再次欢呼起来。一个老人走上前,手里拿着张晶米纸,上面写着“百姓心中的好皇后”七个字,还有十几个百姓的手印:“皇后娘娘,这是我们京郊百姓的一点心意,您收下。以后您要是需要帮忙,我们随叫随到!” 凤染霜接过纸,眼泪差点掉下来——这张纸没有玉簪华丽,没有礼服贵重,却比任何东西都让她感动。她对着百姓们深深鞠了一躬:“谢谢大家。我凤染霜向大家保证,以后我会和陛下一起,好好种晶米,好好照顾百姓,让每个家庭都有饭吃,有衣穿,让大乾的日子,像晶米糕一样甜。” 大典结束后,大家都聚集在长乐宫的院子里,吃着晶米糕,喝着桂花蜜水。守苗老爷爷坐在石磨旁,给孩子们讲他和奶奶在共植维度种晶米的故事;慕容冷和周明他们讨论着明年推广晶米的计划;凤染霜则和几个妇人一起,教她们怎么用晶米纸做灯笼,准备过年的时候挂在宫市上。 风澈坐在爷爷身边,手里拿着个刚编好的芦苇蚂蚱,抬头问:“爷爷,以后我们还能回霜冷居吗?我想看看那里的石磨,看看芦苇丛。” 老爷爷摸了摸他的头:“当然能。不管是霜冷居,还是大乾,只要我们心里装着温暖,哪里都是家。你看,这里有晶米,有芦苇,有百姓,还有你爹娘和伙伴们,不就像另一个霜冷居吗?” 风澈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看向院子里的人们——慕容冷正帮着春桃推磨杆,米浆流进陶盆;凤染霜正笑着教妇人做灯笼,手里的晶米纸在阳光下泛着光;源溪和火小炎在追着一只蝴蝶,笑声飘得很远。他突然觉得,这里真的和霜冷居一样温暖,一样幸福。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长乐宫的院子里,洒在石磨上,洒在芦苇丛上,洒在每个人的笑脸上。凤染霜靠在慕容冷身边,手里拿着那张百姓送的晶米纸,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封后大典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以后,她会和慕容冷一起,带着百姓的期待,带着霜冷居的温暖,把大乾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甜,越来越暖。 守苗老爷爷看着这温馨的一幕,笑着拿起压纸器,压出一张新的晶米纸,上面印着晶米穗、芦苇帘,还有一家人的笑脸。他把纸递给风澈:“把这张纸放进纪念匣里,以后看到它,就想起今天的日子,想起百姓的笑脸,想起大乾的温暖。” 风澈接过纸,小心翼翼地放进怀里,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他要像爹娘一样,好好照顾百姓,好好守护大乾,让这温暖的日子,永远继续下去。 月光慢慢升起来,洒在长乐宫的院子里,像撒了层银粉。石磨旁,米浆的香气还在飘;芦苇丛里,虫鸣声轻轻响起;忆融屏上,还在播放着大典的热闹画面。大乾的故事,就像这张晶米纸一样,一页一页,写满了温暖、希望和幸福,永远不会结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