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经过一个多月的筹备,桑蚕学堂终于布置好了。正厅里,《云蜜桑园图》和《蚕宝宝成长图》挂在墙上,书架上摆满了书籍和绘本,课桌椅整齐排列;院子里,小桑园长势喜人,小小展厅里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村民们看着崭新的学堂,脸上都露出了期待的笑容。 第三章 学堂里的新活力 桑蚕学堂开学那天,天刚蒙蒙亮,孩子们就背着新书包,蹦蹦跳跳地来到了学堂。他们穿着干净的衣服,脸上带着好奇的笑容,围着院子里的小桑园,叽叽喳喳地问个不停。 “苏先生,这桑苗多久能长出桑叶啊?” “阿竹老师,蚕宝宝真的能吐出彩色的丝吗?” “陈师傅,这个缫丝机怎么转啊?” 苏婉和几位老师笑着一一解答,把孩子们领进教室。开学第一课,风澈给孩子们讲了《高山桑蚕的故事》,从最初的桑苗倒伏、蚕种霉变,到后来大家齐心协力防治病害、修建山路、开拓市场,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里闪烁着光芒。 “风澈老师,原来我们的桑丝这么厉害,能卖到西洋去!”一个名叫小石头的男孩兴奋地说道。 风澈点点头,笑着说:“是啊,只要你们好好学,以后也能成为桑蚕能人,让更多人知道我们乌蒙山的桑香。” 学堂的课程安排得很丰富:上午是文化课,苏婉教孩子们读书、写字、算术;下午是桑蚕实践课,阿竹教嫁接和养蚕,阿雅教刺绣,陈老伯教缫丝机操作,阿黑教销售常识。 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很高。在小桑园里,他们小心翼翼地给桑苗浇水、施肥,观察桑苗的生长情况,还专门做了生长记录;在蚕房里,他们学着给蚕宝宝喂桑叶、清理蚕沙,看着蚕宝宝从蚁蚕长成五龄蚕,再到吐丝结茧,脸上满是喜悦;在绣坊里,姑娘们拿着绣花针,跟着阿雅学刺绣,虽然手指经常被针扎到,却从不放弃;在工坊里, boys围着陈老伯,认真学习缫丝机的使用和维修。 阿亮也成了学堂的兼职老师,教孩子们用新工具修剪桑枝和维修简单的设备。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他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以前觉得种桑养蚕没出息,现在才知道,这是件能让人骄傲的事。” 学堂里还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小石头在观察蚕宝宝时,发现有几只蚕宝宝吐出来的丝是淡粉色的,他立刻跑去告诉风澈:“风澈老师,你快来看!这几只蚕宝宝吐的丝是粉色的!” 风澈和陈老伯连忙赶过去,果然看到几只蚕宝宝正在结粉色的蚕茧。“这是变异的蚕种!”陈老伯惊喜地说道,“没想到高山的环境,能让蚕种发生这么好的变异,粉色的蚕丝更稀有,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风澈决定让孩子们来照顾这几只变异的蚕宝宝,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孩子们格外用心,每天都轮流给它们喂新鲜的桑叶,观察它们的一举一动,还编写了一本《粉色蚕宝宝成长日记》。 苏婉把孩子们的日记整理成册,寄给了京城的桑蚕学堂,很快就收到了回信。桑蚕学堂的校长在信中说,这是非常珍贵的观察记录,要把它收录到《万国桑蚕录》里,让更多人学习。 消息传到村里,孩子们都非常自豪。小石头拿着日记本,跑到岩伯面前炫耀:“岩伯爷爷,我们的日记要收录到书里啦!” 岩伯笑得合不拢嘴,摸了摸小石头的头:“好孩子,好好学,以后你们都是咱们高山桑蚕的骄傲!” 第四章 环保难题与创新解法 就在学堂办得有声有色时,汤姆森先生寄来了一封加急信,带来了一个棘手的问题:西洋市场最近出台了新的环保标准,要求所有进口的丝绸产品,必须使用环保染料,不能含有化学物质,否则将禁止进口。 “这可怎么办?我们一直用的是传统染料,虽然大部分是天然的,但有些颜色需要用少量化学染料调配,现在突然不让用了,很多绣品都做不了啊!”阿雅拿着信,急得团团转。 风澈也皱起了眉头。高山桑丝绣品之所以受欢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色彩鲜艳、图案精美,要是不用化学染料,很多颜色根本调不出来,订单肯定会受影响。 “我们得尽快找到天然的环保染料,替代化学染料。”风澈召集联盟的负责人开会,“苏先生是读书人,见识广,说不定能想到办法;阿雅熟悉染料制作,可以负责研发;大家也多发动村民,看看山上有没有能用来染色的植物。” 苏婉果然有办法。她想起古籍里记载,很多植物的根、茎、叶、果实都能用来染色,比如茜草能染红色,栀子能染黄色,蓼蓝能染蓝色。“我们可以发动村民,上山采摘这些植物,提取天然染料。”苏婉说道,“虽然颜色可能不如化学染料鲜艳,但更自然、更环保,肯定能符合西洋的标准。” 大家立刻行动起来。阿雅带领绣娘们,上山采摘茜草、栀子、蓼蓝等植物,回到村里后,用传统的方法提取染料:把植物切碎,加水煮沸,过滤后得到染液,再加入明矾、草木灰等媒染剂,固定颜色。 可试了几次,效果都不太理想。茜草染出来的红色偏暗,栀子染的黄色容易褪色,蓼蓝染的蓝色不够均匀。“这样的颜色,根本达不到订单的要求啊。”阿雅看着染坏的丝绸,叹了口气。 孩子们也加入了寻找染料的队伍。小石头在山上玩耍时,发现一种紫色的野果,捏碎后会流出紫色的汁液,他立刻摘了一些带回学堂:“苏老师,你看这种果子能不能染色?” 苏婉拿着野果,仔细看了看:“这是紫珠果,古籍里说能染紫色,我们试试。” 阿雅按照提取染料的方法,用紫珠果做了染液,染出来的丝绸果然是漂亮的紫色,而且不容易褪色。孩子们都欢呼起来:“我们找到紫色染料啦!” 有了这个发现,大家的信心更足了。村民们纷纷上山,寻找各种能染色的植物,学堂的孩子们则帮忙记录每种植物的染色效果,整理成《高山天然染料图谱》。 风澈还从京城请来了一位研究天然染料的专家,指导大家改良染色工艺。专家教大家用不同的媒染剂搭配植物染液,能染出更多颜色:比如用茜草加明矾,能染出鲜艳的朱红色;栀子加草木灰,能染出明亮的金黄色;蓼蓝加铁锈,能染出深邃的藏蓝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