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师兄弟坐说三教(上)-《磨刀》
第(2/3)页
肖皓天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又问道:“师兄这些年,每日只是在挑水而已,到底在修行什么呢?”
从肖皓天记事开始,就认识了自己的两位师兄。和风师兄,每天除了待人接物,都会修行。在武当山上,迎着朝阳,开始打拳,呼吸吐纳。
在他看来,这才是真正的修行。
挑水真人,每天都待在这窄小的道观里,挑水,难道也是修行吗?
挑水真人微微一笑,正好,趁着这个机会,给小师弟讲一讲修行上的事情,他随手拿过一个树枝,在道观的沙地上写下三个词语。
儒家正心、道家静心、佛家明心。
肖皓天不明白,只能等着师兄讲解。
挑水真人先是指向佛家明心,说道:“明”的这个“心”就是慈悲心、平常心、虚空心、精静心,也就是人的本心,所以叫“明心见性。“世外人”是指世外高人,是一些有很高智慧的人,一些超常的人,这些“世外人”是“法无定法”的。他们有没有法门?他们也有“法”,要有所依据。但又没有“法”,是“法无定法”,即没有固定的法门。”。
肖皓天点点头,说道:“师兄,这个我有些明白,上次和风师兄带我去寺庙的时候,我看过一副对联。”
没想到,和风还会带小师弟去寺庙,挑水真人问道:“什么对联?”
肖皓天捧着自己的胖脸,慢慢回忆,说道:“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挑水真人仔细思量一番,笑道:“好对联,明白世界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心,那就不会纠结了,就能很聪明地应对各种生活,修为就提高了。小师弟能主意到这副对联,说明你有慧根啊。”
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肖皓天说道:“当时是看这对联很长,随意看了一下。”
挑水真人也不在意,拿起树枝,又指向一旁的“道家静心。”
“道经中认为最高明的是“致虚极,守静笃”,就是要回归到虚静的状态,所以,道家“静”的“心”是一种虚静之心、自然之心。这个“自然”不是大自然的意思,这个“自然”就是本然,指的是人本来的那个样子,不虚伪、不做作,与自然界、社会、他人安然相处,自己的身心也和谐一体,不跟自己较劲,人本来的样子就是虚静的。所以道家讲要“静心”,修虚静之心。”
肖皓天摆了摆手,说道:“师兄,这个我懂,道经可不是白读的。”
挑水真人微微一笑,指向最后一个“儒家正心。”
“儒家
许多书里里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叫“三纲领”,归根到底是要“止于至善”。要守住人性中最本真、最大的那个善念。然后逐步展开来,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经过了止于至善、定、静、安、虑,然后人就能心安理得。那怎么做呢?按照儒家的规程,那就是“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儒家“正”的这个“心”实际上就是仁爱之心。”
肖皓天再问:“师兄,这佛宗我明白,可是儒家只是一个小学派,有什么资格值得如此重视?”
挑水真人瞪了他一眼,说道:“人家学派小,道理却不小。”
顿时,肖皓天不敢再吱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