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师兄弟坐说三教(中)-《磨刀》
第(1/3)页
武当山上,微风和煦。
挑水真人坐在水缸边,跟自己的小师弟,说着三教的事情。刚才的功夫,两人已经说明了道门的道。接下来,就是佛宗。这个肖皓天就不是很了解了,只能听着。
挑水真人,虽然没有讲经的样子,但此时此刻,就是在讲经。
“佛教以人为中心,故其道不远人。”
这是他说的第一句话,也是佛宗的主旨。
“行正即是道,行正二字的具体内容,可以三十七道品中的八正道来理解。八正道即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等八法。”
“人的行为之所以不正,主要是由于有贪瞋痴等烦恼作祟,而烦恼的产生,就是由于有“非心”之故。若除掉这些“非心”,则烦恼自去,而身心诸行自然如法如律而正直无邪,伺时也得入于自在超脱之境。所以佛祖又说:“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憎爱不关心,长伸两脚卧。这就是佛经所说“行正是道”的意义。”
“平常心,是指眼前之境就是真心的显现,当下就是真理,不需要到遥远的地方追寻。道不用修,但莫染污。何为染污?但有生死心,造作趋向,皆是染污。若欲直会其道,平常心是道。”
肖皓天点点头,说道:“由此看来,佛宗的佛经,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挑水真人拿起手中的树枝,敲了他一下,说道:“这种话,可别让别人听到了,自己心里知道就好。”
确实,佛道之争由来已久,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不能让同为道门的人听到了。自道门初兴,佛宗西来,初期颇有互相利用之处,因两者所标义旨,间有相同。佛宗传入之初,译天竺文为汉字,尝袭用道门字义,后道门亦有袭用佛宗教义者。惟道门对于佛宗之输入中土,因信奉者日多,遂与之发生冲突。
佛宗传入中土,传统文化之卫道者一则以佛教来自西方孔雀锅,乃夷狄之教,以为夷狄文化低落,不及华夏九州,故不当信从。二则以华夷地域不同,益证老子序中以东为木,属阳,为道之所出;西为金,属阴,为佛之所生。
阳尊阴卑,故道门优于佛宗。三则以华夷之间,种族不同,夷人始信佛宗,华人不当信。四则以佛宗之流入中土,每致国家之衰乱,故不应信。
佛道之争,虽属宗教冲突,然二者之兴替,皆不离帝王之爱恶亲仇,结果有力者较易获胜,失败者,每遭毁灭之厄运。佛道之争最早见于东汉,迦摄摩腾与诸道士论难。
九州历史上,最著名的便是“三武灭佛”。
三武灭佛即指:北魏太武帝得道士寇谦之清静仙化之道,及司徒崔浩之怂恿,乃下诏诸州,坑沙门,毁诸佛像。北周武帝欲
以符命曜于天下,听信道士张宾与元嵩之言,决心灭佛。
还有大唐,唐武宗宠信道士赵归真,拆佛寺四千六百余所,迫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还俗,收充两税户,为历史上佛教徒之大浩劫。
佛道二教各有其特色与信众,对立结果往往意气用事,各成派系,排斥异己,或互相诋毁,如佛徒着笑道论,道流亦作笑佛论以敌之,各揭彼短,以扬己善,极尽对骂之能事。
然佛道二教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数代之发展而更深入民间,牢不可拔,影响后世学术思想甚巨。如新字体、词汇之广及学术领域,儒、释、道三教融合而产生宋代理学等。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绝对不能马虎。挑水真人非常清楚,祸从口出,所以给自己的小师弟,提个醒,可不能乱说。这件事情,很严重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