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六章 师兄弟坐说三教(下)-《磨刀》


    第(3/3)页

    和风真人很是愤怒,说道:“师兄你还不明白吗,儒家和佛宗的书我也看,但是我最终还是谨记道门的经义。道门的道,才是最终的大道,去了两界山,你就不是道门修士了。”

    道道门认为,走中间路线和走极端都是不可取的,因为矛盾无所不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因此,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当遭遇不幸的时候,设法从中看出好的一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一切都很顺利的时候,“未雨绸缪”,“居安而思危”。

    为了做好一件事,必须“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因为“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老子还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就因为它善于处在小河流的下游

    。不难看出,道门是非常讲究策略的,为了战胜敌人,必须“欲擒而故纵”,“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从表面上看,似乎所有的士大夫们都是儒者,他们的人格类型都是伦理型的,唯有不知名的隐者才忠实地体现了道家的人格理想。其实,对道门的人格理想的认同也并非都要隐迹山林、超尘出世,只要从心灵上铲除了世俗的道德规范,即使端坐庙堂之上也能与宇宙生命相通。“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换句话说,朝廷的那些的人格是外儒内道,他们向人展示的是儒家的入世,而自己向往的则是道家的超世和逍遥。他们得势的时候是儒者,失意的时候是隐者。

    和风真人的声音,越来越大,似乎要响彻整座武当山。

    这时,一个胖乎乎的身影走过来,小声说道:“两位师兄,不要再吵啦。”

    正是肖皓天。

    两位真人见状,不再吵架,相视一笑。和风真人叹了一口气,说道:“师兄啊,你要去就去吧,我也不拦着你了。反正我也拦不住,去了以后多帮我杀几只大妖。”

    挑水真人点点头,师兄弟论道可以,又不是非要分个你死我活。三人站在武当山上看风景,一旁有道人看到这一幕,擦了擦自己的眼睛,有些失神。

    这一日,武当山的挑水真人离开武当山,去往两界山,帮忙修建万里长城。

    次日,道门发出律令,削去挑水真人真人一职,贬为寻常道人。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