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朝会(2)-《大宋之光》
第(2/3)页
郑爽凝视着几位走进来的官员头上的长翅帽,估计那两个翅子合一起的长度少说也有一米。
你想想,一个官员和另一官员的间距有一米多,想咕咕哝哝说悄悄话那是不可能。
怪不得宋朝朝会,大臣们都是站着面向皇上,手中拎着的笏板把想要上奏的事情记在上面一项一项陈述;大多都是口无遮拦,直言不讳,像寇准、包拯。
中国古代官吏穿着专门的公服坐堂办公,这比后世的二十一世纪文明多。
宋代公服时常称为常服,以公服上的不同颜色来区别职官身分等级:
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青色、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绯色。
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
北宋没有定每日早朝的规矩,一直实行5日一朝制;到宋徽宗赵佶手中,文艺皇帝常常陶醉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当中5日一朝的规定给废了。
有事出班,无事退朝就从他开始的;再后来到了高宗又恢复了5日一朝。
孝宗大器晚成,想干一番事业;要天天早朝;结果连虞丞相都不能坚持,宋孝宗只好取消天天早朝的规定。
宋朝百官参加早朝看起来很自由也很松散,不像明朝那样的严格和冷酷。
朱元璋创建的明朝,凡有资格参加的所有京官和北京地区的地方官;在天色未明之际就要在宫门前守候。
宫门在钟鼓声中徐徐打开,百官进入宫门在殿前广场整队;文官位东面西,武官位西面东。
负责纠察的御史开始点名,并且记下咳嗽、吐痰等以至牙笏坠地、步履不稳重等等属于“失仪”范围的官员姓名,听候参处。
一切就绪以后,皇帝驾到,鸣鞭,百官在赞礼官的口令下转身,向皇帝叩头如仪;鸿胪寺官员高唱退休及派赴各省任职的官员姓名,被唱到的人又另行对皇帝行礼谢恩。
然后四品以上的官员鱼贯进入大殿,各有关部门的负责官员向皇帝报告政务并请求指示;皇帝则提出问题或作必要的答覆。
这一套早朝节目在日出时开始,而在日出不久之后结束,每天如此,极少例外。
明朝初年,皇帝创业伊始;励精图治,在早朝之外还有午朝和晚朝。
规定政府各部有185种事件必须面奏皇帝,只是在第六代的正统皇帝登极时只有9岁;所以朝中才另作新规定,早期以呈报8件事情为限;而且要求在前一天以书面的方式送达御前。
此例一开,早朝即渐成具文;可是直到15世纪末期早朝这一仪式仍然很少间断,即使下雨下雪也还是要坚持不辍;仅仅是由于皇恩浩荡,准许官员可以在朝脸上加披雨衣,后来又下诏规定各官的张伞随从可以一并入宫。
有时皇帝体恤老臣,准许年老的大臣免朝;但这又是属于不轻易授予的额外恩典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