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朝会(2)-《大宋之光》


    第(3/3)页

    这种繁重的、日复一日的仪式,不仅百官深以为苦;就是皇帝也无法规避,因为没有皇帝的出现这一仪式就不能存在。

    当时在位的弘治皇帝简直是用央告的口气要求大学士同意免朝一日,因为当夜宫中失火;弘治皇帝彻夜未眠,神思恍惚。

    经过大学士们的商议,同意了辍朝一日。

    除此而外,皇帝的近亲或大臣去世也得照例辍朝一日至三日以志哀悼。

    然而这种性质的辍朝,得以休息的仅是皇帝一人;百官仍须亲赴午门对着大殿行礼如仪。

    明朝打破这一传统的是第十代的正德皇帝即万历的叔祖,正德的个性极强,对于皇帝的职责;他拒绝群臣所代表的传统观念而有他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正德在位时常常离开北京,一走就是几个月甚至长达一年。

    而住在北京期间他又打破陈规,开创新例;有时竟在深夜举行晚朝,朝罢后又大开宴席弄到通宵达旦。

    对这些越轨的举动,臣僚们自然难于和他合作;他也就撇开正式的负责官员而大加宠用亲信的军官和宦官。

    对负主要行政责任的内阁,在他眼里不过是一个传递消息的机构而已。

    凡此种种,多数文臣认为迹近荒唐,长此以往,后果将不堪设想。

    幸而正德于1521年去世,又未有子嗣;大臣们和皇太后商议的结果是迎接万历皇帝的祖父入承大统是为嘉靖皇帝。

    作为皇室的旁支子孙而居帝位,在本朝尚无前例;大臣们乘此机会肃清了正德的亲信,其劣迹尤著的几个人被处死刑。

    嘉靖登极的前20年可以算得上尽职,他喜欢读书,并且亲自裁定修改礼仪。

    可是到了中年以后,他又使臣僚大失所望;他对举行各种礼仪逐渐失去兴趣,转而专心致志于修坛炼丹;企求长生不死,同时又迁出紫禁城,住在离宫别苑。尤其不幸的是这个皇帝统治了明朝帝国达45年之久。

    明朝的早朝制度明显是自己的创造有点繁文缛节,而明武宗时又废止;嘉靖皇上恢复了早朝制度但没有坚持下来,这种朝令夕改的举做跟宋朝不能同日而语……

    郑爽正在遐想,刘承珪一声吆喝:“皇上驾到……”

      


    第(3/3)页